2)第030章 三河刘的葫芦_古玩之金瞳鉴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洗,镇纸,印章这些古代文人喜欢玩赏的雅物。

  还有一种是新兴文玩,就是文玩核桃,文玩葫芦,文玩珠子这些,现在说起现代意义上的文玩来大家理解的就是这几种,以上的那些什么文房四宝,笔筒笔架都归入杂项中去了。

  现代文玩也不能完全说是新兴,在清代就有扳指、核桃、葫芦,以及笼中鸟之说,起码说明文玩核桃,文玩葫芦的出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不过手串的流行大约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虽然喜欢的人很多,但手串的历史确实就是这么久。

  可以这么说,文玩中喜欢手串的玩家要占了三分之二,因为年轻人多嘛。

  手串可以算是佛道念珠与古代朝珠的一种延伸,这里面大部分玩家其实就是觉得戴着好玩,买上一串珠子盘就完了,不用费脑筋。

  而有少部分玩家经过不断钻研盘玩,让手串产生了自然形成的包浆,更是从中得到那种岁月流逝带来的人生感悟,脾气性格越变越好,凡事不动气,算是真正从文玩中获益,也成了文玩里真正的行家。

  见顾青青还在挑选珠子与葫芦,沈愈并没有打扰她,而是开始打量起这个文玩摊子来。

  摊子不大,不过两米左右,在一块黑木板上用粉笔写了五个工整的楷体大字:“三河刘葫芦。”

  沈愈看到这里,才注意到摊子上的葫芦其实是最多的,足有四五十个,手串与核桃数量不少,但面积只占了摊子很小的一部分。

  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枯瘦老者,上身穿一件带补丁的半截袖衬衫,裤子则是同样打着补丁的深青色西裤,脚上的黑色皮凉鞋许是因为年数太久明显有些褪色起皮,老者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生活有些拮据。

  不过嘛,这老人看起来瘦弱,但精神很好,嘴里哼着沈愈听不懂的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等他唱累了,端起大号保温杯喝水时这才发现沈愈在看自己,二人四目相接,沈愈顿时露出一个礼貌的微笑,并先开口问好:“老先生您好啊。”

  老者只是稍稍点头以示回应,然后又自顾自的哼起了小曲,明显有些懒得搭理沈愈。

  沈愈尴尬的耸了耸肩,也大致知道了对方的脾气,估计是个脾气拧巴的倔老头。

  只是这位老人家敢挂“三河刘葫芦”的招牌,着实有些不简单啊!

  葫芦器,又叫匏器。

  匏器中的匏[páo]字是古代人对葫芦的一个别称,匏最实用的地方就是从中间锯成两半做水瓢以及米瓢面瓢。

  匏器则可以理解成葫芦的一种深加工,将雕刻艺术运用到葫芦上让它具有观赏性与实用性,价值也大大增加。

  葫芦内养蝈蝈蛐蛐等鸣虫,是从明代巢端明开始的,这位老先生自幼饱读诗书,曾于崇祯九年中举,明亡后,归隐山林种葫芦,然后在葫芦小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