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对失败的容忍度(5k)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好事啊!”

  陈元光的声音从笔记本电脑里传来的时候,在座负责开拓者二号的核心团队成员们都不敢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陈元光是真这么想,还是在嘲讽。

  虽说按照大家平时和陈元光相处的结果来看,他从来不会用反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那是建立在之前没有出过这么大的问题前提下。

  开拓者二号爆炸,且不提直接造成的损失,耽误的时间成本更重要,因为不管是和欧洲航天局签订的合同还是说和华国航天集团签订的合同,都有时间上的要求。

  这次的失败很有可能会导致履行合同推迟,所以大家内心有很多想法,表面上都一脸沉痛。

  杨嘉善先站出来说话:“老板,这次会爆炸是我的原因,我在火神设计的时候没有坚持我们之前的原则,我采取了在发动机的后段采取了更简单的高温合金单壁结构。

  使用了一部分氢气和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排气作为冷却气膜,然后为了提高耐热能力,在喷管内壁加了一层热障涂层。

  同时在外层加了氧化钇稳定化氧化锆陶瓷涂层来起到隔热作用,并且在这加的陶瓷涂层和基体金属之间用了合金粘结层来缓冲二者热膨胀系数差异。

  这里的合金粘结层用的是MCrAIY,其中M用到了铁、一氧化碳和镍的化合物,我过于心急,想一次性达到我们二计划和三计划之间的中间状态了。

  我估计是因为改动太多,然后开拓者二号的发动机又是采取的捆绑式发动机,生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不够成熟,改变的地方太多,不同位置的发动机在点火过程中产生的推力不一样,这进一步导致了它在空中受力不平衡产生的爆炸。”

  杨嘉善是从华国航天研究所挖来的专家,是航天领域院士刘大响的得意弟子,是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动机核心研发人员。

  之所以从研究所跳出来,是因为他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光是脱敏期足足耽误一年,他也要跳出来试试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光甲航天足够吸引人,研究所的火箭发射以求稳为主,在发射前要经过大量的论证,保证万无一失。

  和光甲航天相比,研究所一年发射次数一只手能数过来,这只是光甲航天一个月的量。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会朝SpaceX看齐,那样的话火箭发射可能一周就能发射个数十次。

  二者的研究经费也完全没办法比。

  光甲航天的开拓者二号发射前杨嘉善做出的要加入的决定,随着开拓者二号的成功,他还在原单位处于脱敏期的时候,有不少同事找他打探情况,表示想跟着一起跳槽到光甲航天。

  理工男对技术的追求,让他们更想去一个自由的环境。

  而杨嘉善在脱敏期结束正式入职后,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