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第 135 章_国公夫人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起这京城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世家,杨家敢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自开朝起,杨家代代都有人中进士,并入朝为官。

  杨家老爷子更是帝师,当初曾亲自教导启和帝临帖读书。

  自启和帝登基后,他就致仕了,每日里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不过他虽致仕,但杨家却仍旧辉煌。

  杨老爷子的子侄在二十年内连中五个进士。

  这份战绩自是让京城乃至整个大周朝的书香世家羡慕不已。

  要知道如他们这样的人家,每代能读出来一两个进士已实属不错的了,有些人家甚至两三代都出不了一个进士。

  如杨家这般着实让人眼红。

  不过杨老爷子的子侄中了进士后并没有留在京内做官,而是外放到地方去了,也因此杨家到了杨老爷这一代并无人在京内做官。

  杨老爷在地方上待了二十余年,方才因大皇子叛乱,京城内官员缺失一事回了京城。

  在问过杨老爷子的意见后,杨老爷并未进人人都想进的吏部和刑部这样的热门地方,而是进了工部,在工部过起了浑水摸鱼,不对,悠闲自在的日子。

  杨老爷的家眷也跟着他一起回了京城其中就包括杨老爷引以为傲的儿子,整个杨家未来的希望杨容彦。

  杨容彦今年十七岁,去岁刚刚通过了举人考试,正回京准备进士考试。

  他自幼就跟在祖父杨老爷子身边启蒙,直至六岁才被杨老爷子送回到父母身边。

  杨老爷子素喜这个孙子的聪颖与稳重,即便孙子去了地方上,也不放松对他课业的要求。

  每旬都会写信过去询问杨容彦的功课,并且给予指导。

  杨容彦十岁时就以案首的身份过了秀才考试,杨老爷原打算让他再接再厉考个举人闻名大周的。

  可杨老爷子却不愿让孙子如此张扬,他写信给杨老爷和杨容彦,对他们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容彦虽有才学,却无实际处理事务的经验,纵是年纪轻轻考中了举人和进士,进了官场做官,也会吃亏。

  他让杨容彦不要急着考举人,而是趁着跟父亲在地方外放的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看看各地百姓的真实生活,了解民间疾苦。

  于是杨容彦便放弃了考取进士的想法,开始随着祖父的幕僚一起在田间地头行走。

  他跟着中原的百姓下过地,也跟着山里的百姓进山打过猎,还跟着幕僚一起在市井间摆过摊位。

  如此一两年下来,杨容彦算是了解到百姓的生活有多么不易了。

  杨老爷子看火候到了,便又让幕僚和家奴以及家中的子侄陪着这个孙子去各地游学,拜访那些名师隐士。

  几年下来,杨容彦不仅于学识上更进了一步,为人也更加稳重了。

  恰逢此时太子册立,陛下召开恩科。

  杨老爷子觉得孙子已经历练够了,便让杨老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