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以工代赈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存留。

  汉代也有土胚建筑,不过那是夯土技术,确实很坚固,就是人力物力消耗太大,建筑速度也极为缓慢,主要用来修筑城墙、宫殿、陵墓,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

  方法教完,刘襄就不管了,他就是个嘴把式,汉代百姓比他的动手能力强多了。地基的沟槽怎么挖,墙体怎么垒,房梁怎么盖,屋顶怎么铺,用不着刘襄教,人家都会。

  刘襄有过烧红砖的想法,但是来不及呀,没有时间建砖窑。北新城原有的火窑,都被刘襄征用了,正在改建,准备用来烧水泥、石灰和投石机的石弹。

  刘襄更需要这些物资,红砖跟它们比起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了,等渡过难关再说吧。

  昨天在刑场玩了一出发粮立信的戏码,也不知道是真有用,还是单纯被粮食吸引。

  来县里应募的人特别多,四里八乡的灾民都在往县城聚集。

  北新城的民怨未平,刘襄对这些人有顾虑,不放心招入军中,就全部招为民夫,送去各处干活了。

  刘襄分辨不出哪些人被抢了,又被抢了多少,他也不知道应该退还多少钱粮,更没办法安抚这些人心中的愤懑。

  可饥荒不等人,没饭吃,就得饿死。

  算是以工代赈吧。

  老弱妇孺管两餐,青壮每月额外再给五斗米。

  估计之后几天,来的人会更多。

  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啊,刘襄规划了一大堆工程,就怕劳力不够呢。

  百姓忙忙碌碌,到处都是人群,城里彻底成了大型施工现场。刘襄重点关注了一下茅厕的问题,这么多人聚集,排泄物不好好处理,就等着瘟疫横行吧。

  优先修建茅厕,专人监督胡乱排泄的问题,又建立了专门收集粪便,拉到城外沤肥的队伍。

  老话讲的好,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粪便拌上草梗树叶再加上土,在田间地头一堆,最后用土封好,任其发酵,明年就能当做肥料,直接堆肥了。

  普及化肥之前,这就是田地增产的法宝。

  城外也没消停,反正刘襄所在之地,老百姓就别想消停了,想安安静静的等死?做梦去吧,都给老子干活去,干了活,有饭吃。

  他让人在城外搭了草棚子,在那里脱胚、阴干,城里可没这么大的地方。

  又命人去伐木,解决建筑材料和燃料的问题。

  还组织了运送物料的车队,拆迁的废料往外运,建筑的材料往里送,鹿车、平车、辎车,一队队往来不休。

  出了西门再走八九里,就到了山区,那里有处窑场,主要是用来烧陶和青砖的。现在正在改建,以后专门烧水泥、石灰和投石机的石弹。

  刘襄觉得,这里的地形真是不错,两面环山,南邻徐水,他想在这里建一座小城,用来做工坊区,还要扩大窑厂。

  此城不必多大,依托山梁走势,再修建两处两百米左右的城墙就行,战时也能与北新城互为奥援。

  等水泥出窑,就开始动工。

  刘襄准备把这里命名为保定,用来纪念后世的那座京畿之门。

  这么一算,劳力缺的有点多,他发文范阳,调一万民夫南下,派两千步卒护送,随军多带工匠,专门修筑保定小城。

  文书的最后,又让田畴加派了一队缇骑过来。

  四处转了一大圈,晚上的时候回到了县衙。

  赵云还没回来,他带着三千人马,去攻打城外的庄园坞堡了,这些大多是昨晚叛乱之人的产业,剩下的也与叛乱之人脱不了干系。

  刘襄要彻底清扫北新城的豪强地主,昨晚的叛乱,给了他绝佳的借口。

  他给北新城的地主都定了罪。

  罪名:叛乱。

  夷三族。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