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九章 南望江淮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唉!现在的我,也要在军事行动里面参杂政治目的了。」他摇头叹息一声,也不知道自己是成长了,还是变得心黑了。

  定了定心神,把思绪重新投入到江淮防线。

  想打南郡,自然要面对南方军阀的江淮防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说实话,单论兵力,安平军在南线是比不过对面的。

  东南的淮水一线,张辽和关羽两部四万人,跟广陵吕布、九江刘邈、丹阳周昕、庐江刘勋、纪灵五部对峙,吕布南边还有个吴郡陆康,这六部大军不下于十二万。

  荆州这边,安平军有三万人,张羡、黄祖有兵七万。

  每一处都是两倍以上的兵力差距,这就是江南军阀敢于抗拒朝廷的倚仗。

  当然,装备、战力那就另说了,对面始终不敢主动北伐,很明显,他们自己也知道战力和人数不成正比。

  可是,即便战力拉胯,十九万大军也不是摆设,想拿下荆、扬,得做好打一场倾国之战的准备。

  刘襄不知道这两州具体有多少人口,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所以,锦衣卫派过去的探子根本就打探不出来。

  按照灵帝年间的记载,扬州有民四百三十万口,荆州有民六百二十万口,刨除南阳郡和襄阳的两百多万人,再去除战乱、灾荒减少的人口,算上南下的大族,这两州的人口应该在五百万到八百万之间。

  还有最南边的交趾刺史部,当地的土霸王士燮可没经历战乱,朝廷黄册上记载的两百万人口,估计只多不少。

  董卓迁都的时候破坏太重,南洋海图找不到了,水军还没摸索出南下交趾的航道,陆路又都是敌占区,刘襄想联系士燮都联系不上,也不知道他跟江南的几路军阀有没有联合。

  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交趾的力量也得算进去。

  回到未央宫,招集众臣军议。

  第一件事就是统计米粮,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啊,户部尚书范贤一上来就哭穷:「启奏陛下,户部现有粮食四百零八万石,去年旱灾,有近两百万人需要赈济,至少要两百五十万石才能撑到秋收。

  河工劳役三十余万,调拨口食五十万石,金川卫劳役十一万,调拨了二十万石,各路大军需要调拨的口粮至少一百二十万石,户部没粮了,还缺三十万石呢。」

  真是尽职尽责!

  刘襄翻了个白眼,户部尚书的本职就是哭穷吗?

  你进入角色可真快,刚才还有说有笑的陪着去视察蜀黍呢,说翻脸就翻脸,真有职业道德。

  可惜内库只有钱,没存多少粮食,他也没办法解决国库缺粮的问题,继续问道:「辽东运来的米粮,到哪了?」

  「辽东八十万石粮食,运抵青州之时,只余六十七万石,四十万石在本地入库,充抵青、徐、汝南等地军粮,二十七万石运往南阳,预计有十五万石能够送到,户部会从太仓调拨四十万石运往襄阳,当有三十五万石能够送到。」

  范贤把运粮之事,说得明明白白,五十万石粮草将会投入到荆州战场,这是个好消息。

  至于转运消耗的三十万石,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古代运粮就这样,这还是大部分路途用了海运、漕运,还有一半是国库走账,就近运输的结果。

  若是一路从辽东陆运到荆州,八十万石粮食能有八万石到达目的地就不错了,最大的可能是还没到地方,粮食中途就吃完了。

  这就是古代远征的难度所在,比如打西域,比如远征漠北,都是如此,因为海运、漕运过不去。

  「五十万石米粮。」刘襄轻声念叨着这个数字,盯着舆图问道:「拿下南郡之后,是南下武陵还是东进江夏呢?奉孝有何良策?」

  有了粮食,他已经不满足只占领南郡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