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一章 相权与皇权的对立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灾有一定的预防和消弭措施。

  所以不会如末期一般,因为少部分人的利益,将天灾酿成***,弄得赤地千里,人竟相食。

  人心比天灾可怕得多!

  刘襄真的预测到什么灾难了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他记不得每一年都发生过什么灾难,所以并非从史书中“预测”,但一整个冬天没下雪,是个人都知道,旱灾的隐患小不了,了解农事的都清楚,虫灾的几率很大。

  知道隐患就去预防呗,就算旱灾没来,多打几眼井又没坏处,就算虫灾不会发生,多烧一遍荒也能有效的降低病虫害,遗留下的草木灰也能当肥料。

  总比无动于衷,干等着灾难发生,然后趁机低价买田,把百姓变成自己的佃户、隐户,把别人的妻女变成自己的奴隶,要强的多吧?

  每一次灾难都是底层百姓的血泪(本章未完!

  第四百八十一章相权与皇权的对立

  史,都是资本的饕餮盛宴。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都透着血腥味,千千万万不要赞美他们。

  哪怕现在刘襄距离登顶只剩一步,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最大的资本家,最有权利的人,可他从未觉得自己高尚过,虽然很多人对他感恩戴德,很多很多人赞颂他的美名。

  但他心里清楚,他只是攫取了别人的力量,从头到尾,他从来不是财富的创造者,他只是掌握了一部分财富的支配权。

  仅此而已。

  一点都不高尚。

  千万不要自视过高,被权利迷了眼。

  “我不是明君圣主。”刘襄站在北宫的城墙上,背对着荀彧感叹道:“我成为不了文若心中的圣明之君。”

  “主公仁德,天下皆知,彧能追随明主,为平定乱世尽一些绵薄之力,已是侥天之幸,足慰平生。”荀彧不知道主公为什么说起这个话题,但适当的拍个马屁他还是会的。

  何况,平定乱世在即,他不觉得还有谁能比他投效的主君做得更好。

  至于内心之中想引导上位之人,成为古之圣贤,这是儒者的最高追求,但这种事情,放在心里就好,不能明说的。

  刘襄眺望着远方,却只能看见长安的城墙。

  “吾,不想被困在宫城之中,做一个拱垂而治的有德之君,宫殿困不住我,长安困不住我,你们也困不住我。”

  荀彧心中咯噔了一下,最近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在阻拦主公亲征,有些过了,引起了主公的厌恶,适得其反了吗?

  这位的性子,他这些年也算看得清楚,内心是极为强硬的,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对,就停下自己的脚步,反对的声音越大,反而越是抵触。

  作为臣下,可以劝谏,主公会认真的思考,可绝不能做他的主。

  一个十六岁就敢起兵造反的人,怎么可能会让别人做他的主?

  最近阻拦的声音有些太大了,已经涉及到相权与皇权的争斗,主公开始生出对立的情绪了吗?

  该怎么劝说呢?益州和江南还没平定,不能起了争斗之心啊。

  “主公明鉴,我等只是担心主公安危,绝无他意。”荀彧没有想到劝解的言辞,这种事,言辞也劝解不了。

  刘襄回身倚在城垛上,观察着荀彧的神色,开口说道:“文若,乱世尚未平定,有些人起了别的心思,我不好挑明,你去告诫一下。”

  权利的争夺不只是在臣下之间,还有与主君的对抗。

  这种事,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对立,从有国王与官吏开始,就没停过。

  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合作而又对抗。

  皇权占上风时,便是“朕即社稷!”

  相权占上风时,便是“拱垂而治。”

  刘襄现在已经从权臣过渡到了君主,虽然登基的事还在走流程,但事实上,哪有人真的敢于阻拦?也没人有竞争的资格。

  所以,他不想拱垂而治。

  第四百八十一章相权与皇权的对立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