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三章 无子不可亲征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姑臧,建立市集、仓库,以便于商品交易和物资转运即可。

  他准备在这几座城池周边迁移汉民,开垦田地,保证一部分粮食的供给,减少关中运输的压力。俘虏中拣选出来的六万汉民和工匠,修筑冀县之后,会就地分田。

  剩下的八万多羌氐俘虏,挑出三万充做征西军民夫,负责转运补给,其余五万多人,押解回三辅,充做劳役,去挖渠修路。

  俘虏的安置问题忙碌了一个多月,缴获的武器装备也运送到了长安回炉重造,只余一万五千多的马匹,暂时在冀县周边放牧。

  这些马,被阉割的不多,有不少的种马和母马,刘襄不准备划归征西军,他想挑选一部分重建凉州牧苑,就在金城下游的勇士县,八年前,他和孙坚抢过的牧苑就是那,是个水草丰美,适合养马的所在。

  其余的会划归河西走廊的驿站和军户,用来传递消息,维持商路治安,一千八百里商路,异族众多,马贼遍地,光靠步卒可不够,需要大量的骑兵。

  这一个月以来,各路大军没受到什么阻碍,很多县城和当地的部落望风而降,几乎就是一路行军一路收复地盘,形势跟刘襄预计的差不多。

  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多余的官吏调拨,只能安排军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不敢让士族大量的进入官场,削弱自己对地方的掌控。

  本地的官吏他更信不过,只能等待投奔的寒门子弟多了,慢慢向凉州派遣。

  七月中旬,刘襄需要的东西运到,他带着宿卫赶到了临洮。

  董卓是临洮人,被吕布刺杀之后,尸骨无存,家族也被屠灭,他想给老董立个衣冠冢,废了不少的功夫,才找到了一把董卓的随身佩剑。

  在洮水东岸,寻了处风水上佳的山坡,作为老董的安葬之处,站在此地,正好能俯瞰城池。

  墓地不大,棺椁也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除了董卓的随身佩剑以外,还准备了衮服和十二旒的冕冠陪葬。

  「用天子御用之物给你陪葬,老子够朋友了吧?」刘襄拍了拍董卓坟头的无字石碑,调侃道:「弄个无字碑吧,省得有人刨你的坟。」

  不管董卓做了多少恶,祸害了多少人,可对刘襄的帮助真的不小,虽然很多「帮助」都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胁迫的,但帮助就是帮助,该念的好处还是要念的,两人曾经也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朋友。

  敬过了酒肉,刘襄叹息一声,转身下山,董仲颖已经落幕,可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到停步的时候。

  自临洮返回,没在冀县停留,登上水军的船只,带着大部分中军士卒回到长安。

  凉州后续的战事,他不准备参与了,平定六郡也好,进攻河西走廊也好,交给征西军就够了,曹操、孙坚联手,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是,他该完成转变了,由一军主帅向一国之君的转变。

  由不得他任性了。

  这次出兵,所有人都在反对,他能压下众人一次,却不能次次都这么做,否则便会失去人心。

  看着几十封劝谏的呈文,都是自己的心腹,荀彧甚至放下了所有的政务,顶着违令的罪责,直接跑到了长安。

  唉!

  真的不能任性了。

  说白了,没儿子,不能亲征。

  因为所有人都害怕。

  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四百七十三章无子不可亲征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