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马政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一米五的族群里面,它长到了肩高一米六,刘襄觉得它肯定是基因突变了,而且是良性突变。

  它和肩高一米七以上的赤菟,生下的小马驹胭脂,今年三岁多,已经长到一米七了,再长一点就跟赤菟差不多了。

  这是那些大宛母马都做不到的。

  赤菟跟好几匹大宛马生下了十一匹小马驹,最高的才一米五五。

  其实大宛马的普遍肩高就是在一米五到一米六,也不是所有的大宛马都是汗血马。

  大宛马是地域名称,不是具体的马种,属于古代的里海马的一支。

  古代里海马一共分有五系,包括波斯-阿拉伯马;里海矮马;高加索山马,如卡巴金,卡拉巴,卡拉达;还有就是大宛马,即土库曼马,包括今天的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所谓的汗血马,还有雅穆特马。

  汉武帝那会,

  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快更新,!

  第四百六十章马政免费阅读:,!

  两次远征大宛,打服了大宛贵族,每年进献宝马三十四匹,普通用马三千匹,可惜之后打败了匈奴人,汉人对马的兴趣就没那么大了,再后来,发现直接收编胡人,让胡人的骑兵为自己打仗,比繁育战马省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几百年来,马政做得不怎么样,早前的好马越来越少,繁育的后代,那是獾狼下了个小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东汉末年,虽然还有大宛马,但血统好的不多了,汗血马也是几乎绝迹。

  马政还是要重视的,以后远征西域,出兵漠北,优良的马匹可缺不得。

  他现在的养马政策分了三块,一是属于他名下私产的军马场,到处搜罗优良马种,自己繁育。

  二是幽、并两州内地的汉人牧场,牛羊居多,少量马匹,发现优良个体,会卖给军马场,收入不菲,很多脑筋活络的,会主动寻觅好马,赚取赏钱。

  这是个笨办法,时间长了,可以慢慢的提升整体马群的素质,肯定不如直接培育出优秀的名马血统,可刘襄也得会呀,对不对?

  好想法有得是,能够做到的不多呀!

  三是边境和塞外的各个胡人部落,他们放牧了大量的马群,每年会贩卖一部分战马供给军用,军马场也会去购买一些优良种马,用作繁育。

  没有强制百姓养马。

  宋代和明代那种,强制百姓给官方养马的政策,事实证明,除了祸害百姓,啥也不是,根本养不出好马。

  刘襄的马政是自己繁育一部分,胡人提供一部分,再由汉人百姓自愿养马,补充一部分,效果还可以,并不缺马。

  但是缺好马,大汉的疆域之内,没有好血统的马种,得从外部去获得。

  像什么阿哈尔捷金马,英国纯血马,德国汉诺威马,法国塞拉??法兰西马,西班牙安达鲁西亚马,丹麦腓特烈斯堡马,苏联布琼尼马,苏联顿河马。

  这些都是没有的。

  他现在只有一匹汗血马,一百多匹杂交大宛马,几千匹河西马,以及几万匹蒙古马。

  但是啊,蒙古马太矮了,还不到一米四,跟骑着个驴似的,刘襄不喜欢。

  他喜欢一米五的阿拉伯马和能长到一米六的阿哈尔捷金马。

  所以,还是要抢啊!

  想来想去,他发现汉人最好的马政就是去抢。

  连地盘带人口,一起抢了,这不就有好马了嘛!

  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快更新,!

  第四百六十章马政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