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一章 冀州士人领袖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豫州、徐州都成了他的倾销地,这些地方的私盐贩子也快消失了。

  或者说,他治下的商队,成了其他州郡最大的私盐贩子。

  这事证明了一个真理,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干。

  刘襄一边想着商税的事情,一边在田畴、诸葛瑾的辅助之下,阅览着各地的呈文。

  这个县老虎吃人了,那个县下雨了,这个县出了个神童,那个县出了个孝子,等等等等,重要的不重要的,一大堆烂事。

  老虎吃人就招募猎户打死它,下雨了就赶紧察看汛情,出了神童就让他老老实实的当他的神童,出了孝子就让他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孝子。

  这种事有什么好啰嗦的!

  值得快马向自己传递呈文吗?

  可他是幽州牧,幽州还有几个郡没有任命太守,很多县的呈文都得送过来,幽州别驾甄逸离世,治中从事袁涣被调任,只能他亲自处理。

  最烦的是狐奴县令,狐奴是他的老家,县令也是当初随他造反的元从,最近几年认了字,呈文写的那叫一个勤快。

  刘襄看着他这次的呈文,字跟老母鸡刨的似的,写的还不少,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主公,你好吗?

  我不好!

  烦死了!

  忍着扔出去的冲动,提笔回文:“我很好,守住家。”

  这人叫刘顺,没有汉室血统,这么勤快的上呈文,不过就是想在自己面前刷刷存在感,心情可以理解,但他的能力有限,管理一县之地尚且吃力,没法提到高位。

  想到这里,又加了一句:“继续读书,好好练字。”

  现在有不少士人加入麾下,特别是寒门,人数挺多,涿郡府学和书城的书院也在大力培养人才,县城的官吏缺口早就填满了,像刘顺这样的老人,能力并不强,很多人都能替代他。

  无论是想高升,还是感觉到了威胁,他们的心,不安稳。

  所以想要抓紧往日的交情,自己这里的呈文不少,估计崔奕、阎柔他们那边的书信也不少。

  其实大可不必心慌,有能力的,早就提拔了,高层官职还是很缺人才的。

  那些能力不够,但还能完成本职的,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刘襄不会撤换他们,他们的忠诚是有保证的,随意撤职,会寒了元从一系的心。

  他还要依靠元从压制后加入的士族。

  冀州士人已经成了气候,颖川士人快要登上舞台了,兖州士人也有了投效的苗头,刘襄不但想让他们互相制衡,还需要元从一系从旁压制。

  他知道党争不好,但乡党报团,这个现象没法消除,现代都消除不了,汉朝更严重,他没办法让所有属下亲如一家,也不能这么做。

  臣下若是同气连枝,那他们的领袖离黄袍加身就不远了,自己怎么办?

  这世上没几个人能像老赵家那样善待老柴家。

  这个问题只能定个大方向,具体事情只能具体分析,走一步看一步吧,徒自担心也没用。

  “来人,传从事中郎刘和来见。”

  刘和招募教书先生的事情,已经快半年了,不指望他能一次性都招满,有个一两百就能开启蒙学计划。

  他治下认字的士人不少,但愿意去教书的不多啊,蒙学的教书先生,前途和俸禄都差点意思。

  军中识字的人也有了一大批,可他们交不了蒙学。

  给小孩子开蒙是很重要的事情,要给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要读正书,斧雅言,要用寓言、典故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那些军中的粗坯干不了这个。

  刘襄可不想治下的下一代,一开口就是剁手剁脚砍脑袋。

  受不了这个。

  尚武没错,但不能穷兵黩武。

  不知道刘和的进度怎么样,这人也不知道中途报备一下,差评,不是个会办事的。

  想到刘和,干脆把他爹一起叫过来,正好给他们父子看看传国玺。

  刘虞啊,最早支持自己的宗室之人,也是自己身边不多的宗室之人。

  现在更是冀州士人真正的领袖。

  也不知道沮授、田丰、郭典是怎么混的,让刘虞这个徐州宗室,成了冀州士人的领袖。

  画风真的很奇怪。

  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四百二十一章冀州士人领袖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