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六章 都来一起修河堤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能拉回来多少呢?

  刘襄很好奇啊。

  拐带人口的事情做多了,思维都有了惯性,看到人,就忍不住的想着要拐回来,自己实在是太坏了。

  “来人,去给对面的张邈等人送信,就说我军探查到董贼的军队,有东进姿态,兖州、豫州最好提高警惕。”刘襄吩咐身边的书吏起草几封书信,派人送去对岸。

  这才是正事,刚才拐带人口的计划,不过是思维惯性罢了。

  董卓肯定会打回来的,他的兵力并未受损,迁都是怕关东士族里应外合,现在他本人退到了长安三辅,可大部分主力还布置在河东、河南、弘农等地。

  光挨打不还手可不是老董的风格,而且凉州兵卒习惯了搜牢,他一定会派兵到兖州、豫州劫掠。

  万一因为修堤之事,兖州各郡被董卓的兵马灭了,那董胖子的势力就太大了,对自己可没好处。他们争斗起来,互相消耗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还有啊,监督民夫的兵马少了,自己拐起人来,不也方便嘛!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时间进入到了五月,黄河两岸几十万人,热火朝天的修筑大堤。

  不,是北岸热火朝天,因为能吃饱还有工钱,监工也不敢随意体罚。

  南岸水深火热,因为是强征的劳役,也吃不饱,还动不动就挨鞭子,怨气冲天呀,许多人都想跑,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机会。

  冀州的船队总是在河面上转来转去,船上的人虎视眈眈的盯着这边,很多人想游到船上跟着他们去对面,可看着他们手里的弓箭,又不敢付出行动了。

  今天的船队格外的大,得有几百艘大船,是要打过来了吗?

  赶紧打过来吧!

  情况跟南岸的民夫想象的不一样,船队是从扬州回来的。

  刘虞到了。

  带着几百名吴郡和会稽郡的船匠,上千人的水手、兵卒,以及这些人的家眷。

  从船上下来了五千多人。

  幸亏派了两百艘大船,他们自己也有几十艘大小船只,否则真的运不回来。

  “多亏了宜程援助,吾险些成了汉室罪人,汝南袁氏,士族冠冕,哼!名号挺大,都是逆臣贼子。”刘虞有些愤慨,对世家之人也有了新的认识。

  刘襄行礼问候,安慰道:“伯安公无恙便好,莫生气,以后找他们算账便是。这次北归,有何打算?”

  “老夫想要归隐山林,求一个田园之乐,不知宜程可能容得下我?”

  “伯安公,如今汉室蒙难,你怎可抽身而退?不如与我携手,平定天下,还百姓太平,重振大汉威严。”

  关于刘虞的安排,刘襄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要将其招揽到麾下,不说刘伯安的名望,能为他带来的好处,单说刘虞在民政方面的能力,就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刘虞属于偏科极其严重的人才,他在军事上有多废物,在民政上就有多出彩。

  汉末三国时期,处理民政,真心没几个人比得上他。

  原本的历史中,他担任幽州牧,士人尊崇,百姓爱戴,连胡人都服他,安置百万流民屯田,幽州的粮食极为充沛,粮价被他压到了三十钱一石。

  刘襄折腾了好几年,又是清理世家豪强,又是分田,可就是做不到让粮食便宜到那种地步。

  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过呢?更何况,这还是个军事白痴,造反也不怕啊。

  “伯安公,此时可不是躲清闲的时候啊,还请助我一臂之力。”刘襄的野心刘虞知道,所以说话也没什么忌讳。

  “宜程,此事容后再议,来,来,来,老夫为你举荐大才。”刘虞拿手一引,让出了两个壮汉:

  “此人名凌操,吴郡余杭人士,武艺精湛,轻捷豪勇,吾能脱身,凌壮士出力不小,此次携家眷随我北上,特举荐于你,望能重用于他。”

  “此人名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士,虽委身山贼,但迷途知返,有勇力,知荣辱,是个可造之材。”

  “拜见骠骑大将军!”凌操、周泰躬身行礼。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