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一场闹剧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执不下。

  张诏在旁边看得直起急,要么放人进城,要么赶紧派人在城外扎营,吵起来没完没了算怎么回事?可他人微言轻也插不上话,只能干着急。

  崔奕也没了主意,进又进不得,退又不甘心,这跟他想的不一样啊,怎么碰到这种鸟人,一点都不痛快。

  他招来亲兵,低声吩咐:“你将此处情况快马报于主公,问问主公,是要某等暂时退去,还是在此吸引守军,麻痹守军意志,方便后续大军攻城。”

  旁边几个军侯、屯长凑过来商量:“干脆放箭射死他们算了,两个鸟人吵起来没完,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啊。”

  崔奕急躁的说道:“放屁,咱们还在人家射程之内呢,咱们开弓人家也开弓,兄弟们死得多冤。”

  “那咱们撤吧,等大军齐至,攻下城池就是了。”

  崔奕摇摇头:“不行,主公让咱们诈开城门,若被人看破,退去也就罢了,明明没人怀疑咱们,就这么走了,某不甘心。夺城的大功啊,汝等甘心放弃?”

  “那肯定不甘心,可就这么干耗着?仰着脖子听那两个鸟人吐口水?”

  崔奕更烦了。

  “都闭嘴吧,老子要知道怎么办,还听你们在这磨牙,都去想办法去,别跟某唠叨,某快烦死了。”

  ………

  刘襄接到传讯,快马赶到狐奴时,张用和赵庸还在城头对峙,估计口水都说干了。

  这两人在城头争执,得有一个多时辰了吧,一点正事没干。

  就这种玩意儿,也能举茂才,举孝廉成为三署郎,买个官就能执政一方。

  等他们搜刮几年,另一批买了官的三署郎就接任他们,继续搜刮。

  刘襄暗叹,这东汉朝廷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买官都有规章制度了。

  不用怀疑,东汉晚期,卖官的不止灵帝一个皇帝,都形成规矩了。

  不是随便哪个地主老财都能买官的,首先得买个太学的名额,在太学的考试中,或买或考得个“甲”等的补郎或者“乙”等的补吏。

  之后再买一个本地太守的举荐名额,汉朝选才是察举制,按郡国人口每年有一个到两个举荐名额,人少的郡国两三年才有一个。

  待你举为茂才或者孝廉,然后就是上洛,被召去国都洛阳,入五官中郎、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三署备选,这些人被称为三署郎。

  这样你才算进了门,有资格花钱买官了。

  刘襄回想着买官的流程,打马来到城门,狐奴是没有护城河的,城墙外面散落着一些百姓的民宅,大多空置了,估计不是躲到城里了就是被流民裹挟了。

  他抬头看看城墙上不知所措的守军,高声说道:“置太守令于不顾,拒朝廷大军于门外,尔等欲反乎?”

  城墙上一众人等吓了一跳,造反的罪名他们可不敢认,都说不是造反,都是误会,是县尉赵庸阻拦,不让大军入城。

  不理城上众人辩解,刘襄接着说道:“主犯诛九族,从者皆斩,不愿从贼者,斩贼人首级来见,否则大军攻城,不分良莠,一律诛杀。”

  刘襄才不跟他们纠缠呢,这种闹剧,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懒得听他们啰嗦。

  他不是来听人讲道理的,快刀斩乱麻,先拿下城门再说。

  城上的赵庸惊了,怎么随便来个人说了句话就把他定罪了?他没想造反啊,他也不敢造反啊。

  周围的人看他眼神都不对了,就要上前砍他脑袋了,他赶紧解释道:“某没造反啊,那是污蔑,你们不要听旁人污蔑。”

  又将上半身探出城垛,对刘襄大喊:“汝是何人?为何谤某?某没有造反。”

  刘襄不理城上乱像,挥手带着骁骑营撤出弓弩射程。

  城上众人见甲骑开始撤退,终于慌了,这是准备要开战吗?可他们从来没想过造反啊,哪有这么冤枉人的?

  张诏也慌了,刚才看见刘襄还想着跟他叙叙旧,问问城外情况,可刘襄没理他,说了两句话,就把他们指成反贼了?

  众人又是恐惧又是气愤,都看向了县尉,都是这人,都是他拒绝援军入城,事情才变成如此模样。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