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 占据中原屏障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白日作战,酷暑难耐,战损小不了。

  那刘宜程在想什么?

  他在沉思之时,刘襄的信使到了,信中指责他食言而肥,说是用青壮换家眷,结果要出并州疆界了,最后一批青壮还不送回。

  信件传阅一圈,并州人分裂了。

  已经交出私兵部曲的上党南部各家认为这话没错啊,我们已经交了,你们北方的人为啥不交出部曲?不公平,以后得在你们身下伏低做小,那可不好玩。

  上党北方的士子以及太原郡来投奔之人,他们认为自己又没有沦陷敌手,凭什么要交出部曲?

  不公平。

  一众人等再也做不到同仇敌忾,分成两派争吵不休。

  还有几个像吕布一样没有家眷资财拖累的,更是插不上话,出兵破敌之声淹没在嘈杂的吵闹之中。

  不患寡而患不均呐。

  刘襄就是要用这封信降低他们的反抗意志。

  他没想干掉刘虞等人,至少现在,这些人不能死在自己手里,不说刘虞的声望太大,谁杀他谁倒霉,其他家族也有不少人在朝中为官,比如王允的家人就在队伍之中,真的屠戮这些士族,那就举世皆敌了。

  上党郡和太原郡可不是幽州那样的边荒之地,不能肆意妄为。

  所以,人可以走,这些士人不可能跟他一条心,留下只是隐患,走了到也干净。他们的钱也可以带走,金石玉器,饥不能餐渴不能饮,只要有人有地,钱财是能赚回来的。

  但是,兵不能带走,这是底线。

  他派人拦截,就是在拼最后一口气,看谁的心志更加强大。

  事实证明,投降这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一旦开始服软,就很难再强硬起来。

  对峙了大半天,并州人在傍晚之时做出了选择,留下八千私兵部曲,三十多家的士族子弟和并州大小官吏以及他们的贴身忠仆,共有三千余人南下河东。

  刘襄没再苛求,专门前来为刘虞送行。

  “老夫一败涂地,后生可畏啊!”这一个来月,刘虞觉得自己老了十岁不止,他有些心灰意冷,准备担下所有责任,去朝廷认罪。

  临走之时还是忍不住劝说:“天下动荡,生民多艰,兵戈不详,还是少动为妙。”

  他不想看到狼烟四起,一旦开战,最苦的就是黔首小民。

  “今上荒诞,不似人君,我刘氏天下,大汉江山,眼见着就要不保了,作为宗室,总要做点什么。伯安公,你能忍心看着祖宗的祭祀断绝吗?”刘襄的话语真假各半,他想劝降。

  刘虞长叹一声:“吾老了,便留个愚忠之名吧,开拓进取,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汉室存续,便在尔等,我辈老朽,难堪重负矣。”

  “汉人绵延,万世不绝。”

  刘襄这话说的是民族,可刘虞理解的是王朝。他哈哈一笑,转身而走,苦恼烦愁尽去,身形洒脱,意态安然。

  夕阳的余晖之下,他的影子逐渐黯淡。

  看着越行越远的老者,刘襄遗憾的叹息一声,内政顶尖的人才,可惜不能为己所用。

  这次应白波黄巾之邀出兵并州,当真是一波三折,虽然没经历大军鏖战,可大自然的考验,差点让他翻车,所幸结局还不错,最精华的三郡之地到手。

  盘踞此处的世家大多离开,只需好好经营,这处中原屏障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是攻是守,是进是退,全在一念之间,战略的主动权已经到手。

  夏七月,洛阳传回消息,并州牧刘虞罢落,由董卓接任。

  并州的平叛之事也交到了董胖子的手里,他放弃纠缠鲜卑,南下绕过吕梁山,在河东郡永安县驻兵,大军三万,威逼界山,随时能够冲进太原。

  这死胖子怎么变得这么勤快了?在西河郡打鲜卑人的时候可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要不是大雨滂沱,刘襄真想带领大军冲进河东,狠狠的揍他一顿。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