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暴晒于阳光下的理念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人,城中百姓大量南逃,快要变成空城了。

  长子涌入了八九万人,守军具体数量不详,不少于三千,太守张琦还在召集青壮,可惜情况不理想,无人可用让他一筹莫展,现在龟缩在城中,既没南下也不敢北上,应该是力量不足,但至少能够据城而守,刘襄打消了强攻长子县的想法。

  “赵云,命你领兵五千,拿下屯留县,就地驻守,时刻注意北部山区,小心敌军偷袭,也要防备南方的张琦北上。”

  刘襄有点后悔,千牛卫在选拔人员,张辽被留在幽州督办此事,现在身边能独挡一面的只有赵云,将领有些不太够用。

  赵云拱手进言:“主公,壶关只留七千余人,如何抵挡大军攻城?某只需两千人便够。”

  七千人应对七八万敌军,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刘襄沉吟片刻,心里也有点虚,顺势说道:“你要攻城,带五千人去,夺城之后,再调两千人回来吧。”

  “末将遵令。”

  赵云点兵出城,直奔屯留而去,二十里路,一个多时辰便到。

  不提赵云如何以十倍兵力攻城,刘襄继续翻阅斥候探查的情报。

  刘虞的大军已经在襄垣以北百里之处停步,向前两百里是徐荣驻守的祁县,向后一百八十里是被刘襄夺取的壶关。

  如何行止,并州军中吵作一团。

  已经吵了一天了,刘虞仍然在犹豫。

  他不是在犹豫打哪里,八万多青壮,其中还有一万多匈奴骑兵,一天耗费粮草三千石,打哪里还用说吗?没有补给可不行。

  他犹豫的是如何平衡军中势力。

  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家族势力,虽然聚集人马的时候挺快,但分歧也多,各家诉求不同,利益冲突不小,难以精诚合作,很多人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争吵一起,谁还关注具体事情,反正你赞同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同。

  怎么捏合他们,成了刘虞最大的难题,北上还是南下反倒没那么重要了,在他想来,己方人多势众,不论是祁县还是壶关,都是黑山贼的偏师,大军一到,必然摧枯拉朽,平灭贼寇不过旦夕之间。

  “可笑贼人短智,人数劣势还敢分兵而战,当真不通军略,愚蠢至极。”刘虞不止一次的嘲讽过黑山贼。

  并州军中的大部分人分成了三派,有支持继续北上的,补给的问题由太原郡的士人解决便是,至于太原人愿不愿意?那他们不管,反正只要不吃自家的粮食就行。

  这批人的家乡,普遍是远离壶关的南部诸县,他们相信留在郡治长子县的太守能够挡住贼人南下。

  有强调必须回军的,上党空虚啊,贼人现在守在壶关不动弹,那是因为要防备大军回转,若是继续北上,你当黑山贼不敢抢劫吗?人家都抢了三年多了。

  家里的资财受损,你们难道不心疼吗?

  很多人都心疼,所以这一派的声音最大。

  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分兵,我军人数众多,分兵而战就行了,既能夺回补给线,又不耽误征讨敌军主力。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认名将,笃定壶关必是贼人的小股部队偷袭夺城,为的就是要迷惑我军,拖延时间,想趁机干掉白波贼再与我军决战。

  这一派被刘虞在心里否决了,刚嘲讽完敌人分兵是短智之举,自己立刻就分兵而战,不要脸面的吗?自己就是靠着这张大汉宗室的面皮,才能聚集起这许多人马,面子不能丢啊,若真是颜面扫地,大军星散怎么办?带着几个从人战死沙场吗?

  他可不是那种空谈尽忠,却毫不作为的人,必须得把这些上党郡的家族捏合到一处,然后才能讨灭黄巾贼寇,还并州太平。

  至于张杨、吕布等人早就被他们忽略了,边郡匹夫而已,家世不高,人员不众,骂人的声音都比不上自己等人,一边凉快去吧。

  现在是贤良之士讨论兵法的时间,你们就乖乖的闭嘴好了。

  要不是张杨拽着,吕布想把他们砍成八段!

  南北四百多里的战场,两军将近三十万人,分做五路,停驻各地。在盛夏的烈日之下,暴晒着各自的理念。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