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次南下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死后,家中子弟能保持政治地位。

  “谢主公。”甄逸眼也不花了,气也不喘了,颠颠的出去安排人手了。

  崔奕郁闷的抱怨:“主公,某又不懂得粮食该怎么卖,这劳什子监察令史怎么当?你都很久没带我出征了,这个行军长史也做得不爽利。”

  “给你升官还抱怨,当初做了八年的队率,很开心吗?行了,去辽东的时候肯定带着你。那个监察令史,你和阎子明是要保证军方的话语权,绝不能因为粮食问题耽误征战,千万不要轻视商人的逐利之心,帮我看住这个粮仓,明白吗。”

  这么一说,崔奕就想明白了:“某懂了,让他们留好打仗的储备,剩下的才能卖,可府库里也有存粮啊,让他们留多少合适?”

  “至少全军三个月的征战所需,千里以外的远征不用算,那种战役不能指望商人。”

  这样安平军就有了两套供粮系统,持续作战的能力更进一步。

  说完粮商的问题,刘襄又头疼起了铸币这事,这么长时间了,新币仍然没有让他满意的成果,而且铜矿的产量的也没有提升多少,若想不被董胖子的劣币收割,幽州必须在一年半之内,最少准备几千万钱的新币,方便更换货币系统。

  灵帝死后到董卓铸造劣币,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窗口,把握不住这个时间,就得被人割肉,且后患无穷。

  “田畴,命你兼任水衡都尉,下设钟官、辨铜两司,铸币工坊划出将作监,独立运作,田豫,命你兼任辨铜令史。”

  水衡都尉是汉代负责铸币的官员,还有和少府一起管理皇帝私人府藏的权力。

  刘襄只下设了钟官、辨铜,钟官是负责铸造钱币的,令史之位空悬,他命田畴传令铸币匠人,铸造出合格新币者,升任钟官令史。辨铜则是检查钱币质量的,其他权力没有给。

  处理完这些事情,已经到了正午,回后宅与甄姜、蔡琰告别,刘襄就带着五百宿卫步卒南下太行山了。

  这些时日,黑山军的新卒在改编整训,老兵在四处借粮,唯独放过了河间国不入,还故意传流言,说河间是圣人故居,贼兵不敢入,主要是怕把灵帝惹毛了,现在可没有张角三兄弟做挡箭牌。

  冀州河间国是灵帝的老家,他陆陆续续在这里买了很多田产,最近还在扩建祖宅。刘襄也是服了,灵帝刘宏就像是在洛阳做高管,赚钱回乡下老家盖房置地的打工皇帝一样,脑回路真是清奇,不知道怎么想的?

  想给亲生父亲和兄弟谋福利,直接封官进爵不就完事了,亲自下场搂钱,然后在家乡买地盖房子,这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刘襄原以为他是用这个为借口,遮掩在西园建军的动作,结果自己给他提供了军队,这家伙在河间买地盖房子的动作也没停。

  看样子自己错了,这人是在真心实意的为亲生父亲谋福利。

  真•孝子!

  怪不得死后的谥号是孝灵皇帝。

  除了河间之外,只有巨鹿太守郭典能够护住领地,这人是个能打的,也跟黑山军有交情,私下里也有些商业往来。

  郭典这些年立了不少功勋,可惜家族力量有限,已经无法支撑他再向上一步了,所以安安心心的待在巨鹿养老,谁也调不动他。

  冀州刺史王芬气得要死,唯一一支能打的部队,根本就不鸟他,黑山黄巾跟逛后花园一样自由来去,完全没有顾虑。

  不多的几场战斗,还是他们自己打自己。

  诏安的计策迟迟不见效果,许子远杳无音讯,跟消失了一样。前些时日倒是发过信件报捷,可这是成功的样子吗?该借的粮食一斛也没少,该打劫的运粮队一个也没放过。

  反倒是自己放松了警惕,损失极大,今年上缴的赋税根本凑不齐。

  所以,到底是谁中计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