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 世事乱心多烦恼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要胡乱猜测,明公有大志向,婚后不久就一心扑在军务上,吾只是担心昭姬而已,现在她的身边只有咱们这两个亲人,你这个做舅母的多与她走动走动。”

  荀氏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你担心刘使君嫌弃昭姬?”

  袁涣的心情很复杂,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幽州兵精粮足,百姓安居乐业,根基已成,只待天时,正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主公又是励精图治,不好女色的,这原本是好事,乃是明主之资。

  可主君娶了他外甥,要是不好女色,昭姬可就要受苦了。

  真是烦恼。

  这事也没法劝,总不能臣下去劝说主君沉迷女色吧?那就是佞臣了,他可做不来这种事。

  各人有各人的担心,各人有各人的烦恼。

  刘襄也很烦恼,范贤献上了小犁的图纸,怎么看怎么像曲辕犁,只需要稍微改进就是妥妥的农耕利器,这玩意确实比汉代的直辕犁要好用得多,特别是缺乏畜力的内地郡国和平原较少的地区。

  汉代的直辕犁又叫二牛抬杠犁,犁地时沉重、费力、不好调头,对畜力的要求很大。曲辕犁可以用一头牛拉犁,畜力节省了一半,也灵活得多,甚至能用人拉犁。

  可问题来了,幽州不缺畜力也不缺平原,若是推广曲辕犁,根本没法保密,这不像水泥窑、焦炭、高炉炼钢和那些工坊,耕地的犁用城墙圈不住啊,也没法派兵看守,妥妥的资敌。

  可若是弃用,又太过可惜,也怕寒了范贤的心,万一他负气而走,不但没保住秘密,还损失了一个大才,更显得自己没有心胸气量,不能为天下人谋福。

  会背上骂名的。

  这不是他杞人忧天,古代极为重视农耕,这是填饱肚子的大事,若弃优质农具而不用,反而阻止推广,上到公卿,下到走卒,都得恨他、骂他,名声就臭大街了。

  真让人挠头。

  刘襄不能正面拒绝,任何理由都不行,他决定先拖延一下时间,甲方爸爸要是对方案不满意,能让乙方能改到崩溃,于是开口提意见:

  “子明啊,吾觉得尚有改进之处,犁辕若是再短点,更方便调头,还有这犁铧,畜力减少了,犁铧还是二牛犁的样子,吾觉得不对劲,应该还能改进。”

  范贤不知道刘襄险恶的心思,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非常认真的思考着刘襄的意见。

  似乎,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主公对制器颇有研究啊,吾回去再考虑考虑,定能做得更好。”

  “不着急,子明要注意身体,万不可伤损了元气,幽州农耕之事繁重,子明需注意休息,不可过于劳累。”刘襄巴不得他晚点再设计出来呢,等自己的地盘大了,才能毫无顾虑的推广曲辕犁。

  听了这话,范贤那叫一个感动,浑身充满了干劲,得遇明主,人生都圆满了,他信誓旦旦的说道:“多谢主公挂心,吾定能设计出农耕利器,辅助主公成就霸业。”

  这是造成了反效果?

  不行啊,得给他找点别的事做,不能让曲辕犁这么快就出世。

  “子明啊,先把小犁的事情放一放,吾还有重事相托,幽州农耕过于粗放了。怎样选地、选种,不同地形不同作物怎样灌溉,怎么追肥,怎么除草,吾希望子明能整理、编辑出一本指导幽州农事的书籍。此事若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范贤沉吟半天,著书立说,对读书人的吸引力太大了,农书一成,就是立言、立功、立德,可他真没有自信能做成此事啊,那毕竟是著书立说,开一派之先河,可容不得一点瑕疵。

  “主公,吾怕出了错漏,心中不安。”

  刘襄笑了,自己的目的达到:“此事不难,吾在涿县郊野给你划一块地,再征集各地擅长耕作的老农,你带着他们在田地里试验。地是不会骗人的,收成是实打实的,试验成了,自然可以安心著书,就算不成,咱们缺那几亩地吗?大胆的去干,吾会支持你的。”

  范贤热泪盈眶,自己能碰到这么英明的主公,何其幸也,他哽咽着拜服在地:“多谢主公!吾铭感五内。”

  刘襄擦了擦额角的汗水,可算是把曲辕犁这事给糊弄过去了。

  实验田嘛,慢慢种吧。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