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六章 想北伐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很多的。

  龙跟皇权联系起来,可能是从唐代开始,因为在唐玄宗的时候有一个“千秋节”,当时有一种铜镜,上面有一条龙,还有铭文“千秋”,这种铜镜叫盘龙镜,用途是在千秋节的时候由皇帝颁赐给一些有功的人,或者是由下面的人敬奉给皇帝。这个盘龙镜当时叫做“天子敬”,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就和皇权联系起来了。

  真正把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是从明代开始的,自那以后,皇帝才开始穿龙袍。把禽兽纹在官服上,也是从明朝开始的,这就是“衣冠禽兽”的由来。

  刘襄请龙助战,只是个神话故事,会让人高看一眼,没什么忌讳,甚至很多聪明人还会嗤之以鼻。

  崔烈就在私下里评论过:“水攻之法而已,何必说得这般玄奇,自抬身价罢了。”

  但这挡不住民间的风传,刘襄在没有士人吹捧的情况下,名号第一次响彻大汉。

  御龙而战,诛杀鲜卑单于,全歼五万北狄骑兵,百年以来大汉对鲜卑最大的胜仗。

  刘宏觉得自己已经能和武帝比肩了,在位期间都出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军神,都杀过北狄单于,谁比谁差呀?是不是这个道理?

  几个中常侍的马屁就没断过,连续拍了几天都不带重样的,功力深厚啊,这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

  刘宏心情舒畅,少年军神好啊,要是能够早早死去,那就更好了。

  赏,必须得赏。

  可镇北将军已经够高了,再往上就直入中枢了,朝臣们不同意呀,争论了好几天,宁可给他加权柄也不能让此子进入朝堂。

  最后,经过各方博弈,一致决定,还是让此人回他的幽州去吧。

  诏令送到军营,镇北将军的官位没动,晋爵蓟侯,食邑五千户,假节,仪同三司。

  刘襄翻看着诏令,觉得就只有假节有用,假节是代为执掌节符的意思,可以直接斩杀犯军令之人,还有一个潜规则,假节的将军默认为战区主将,跟他同级的将军,若是没有王命、节符,就得被他节制。

  仪同三司就是个加官,仪仗、卫士、俸禄比照着三公的待遇配给,对刘襄来说,这就是个面子货,没什么实际意义,开府仪同三司才是真的有用,他的幕僚,府中封的官吏才会被朝廷认可。

  他叹了口气,灵帝呀,你赶紧死吧,老子就不用顾忌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这段时间,大部分的军中士卒在打捞尸体,刘襄带着一小部分人手,正在准备麦饼和咸肉干,他原本是想准备炒面的,麦粉加入豆粉和盐在锅里炒熟,这可是上好的军粮,可惜汉代没有锅,用釜炒面,不是生就是糊,没法吃,最后只能放弃了。

  准备这些是想北伐。

  他不想回洛阳,朝廷也提供不了大量的军费,只能带小股部队突袭弹汗山鲜卑王廷。

  胜算其实挺大的。

  鲜卑一共就六、七十万人口,虽然全民皆兵,但是,他们顶多只有十五万左右的青壮兵员,其余老弱妇孺不足为惧。更何况他们现在分裂为三部,右北平以东的地带是东部鲜卑的地盘,多部族杂居,没有统一的首领,素利和弥加两部最有实力,加起来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右北平到上谷一带是中部鲜卑的地盘,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的人口,魁头部的实力最强,被默认为首领,是刘襄北境最大的敌人,这几年两次败于阎柔手里,损失了将近两万骑兵。

  上谷以西都是西部鲜卑的地盘,势力最强,人口最多,是王廷所在,单于和连其实只能控制西部鲜卑。

  五万多人全军覆没,王廷肯定空虚,不打一下太可惜了。

  而且鲜卑王廷所在的弹汗山就在代郡北方,打完鲜卑之后,大军调头就能收复代郡,然后东西两面夹攻上谷,幽州全境就差不多尽入刘襄之手。

  最重要的是,他想回幽州。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