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零五章 五斗米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是由他开创,这是道教史上首次将《老子》与民间宗教相结合,道教也是自此向着独立的大教开始前行。

  “三官手书”也是他创造的,将治病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欺骗性,“病者家出米以为常”。他领导五斗米道期间,病人家庭是自愿出米或者其他东西,而不是凡是其信仰者都须交米,后来张鲁诱杀张修,吞并了五斗米道,并做了改革:凡是信众都得交,所以史料中才有汉民和巴夷“不敢不奉”之说。

  张鲁是张陵的孙子,张陵就是四大天师中的张道陵,是张良的后代,龙虎山天师道的创始人,他们一家跟张角、张修不一样,没造过反,没有创建过五斗米道,更不是米贼。

  史书称张角为“道师”、“大贤良师”,张修为“祭酒”、“鬼主”,张鲁为“君师”、“天师”,是有差别的。只是张鲁杀张修,吞并了五斗米道,天师道属于以蛇吞象,绝大部分的教众都是五斗米道的,所以被世人误解,就有了五斗米道是天师道的别称,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天师道不但收拢了大批的教众,也吸收了很多五斗米道的教义,由此大盛于世。

  后来张鲁投降曹老板,整个曹魏集团只有他跟曹操是万户侯,凭借的就是这些人数众多的教众,其后世子孙绵延,龙虎山传承两千年不绝,五斗米道就是他的阶梯。

  这个阶梯,张鲁能踩,刘襄也想踩。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语:和尚摸得,道士摸得,为何我摸不得?

  就是呀,为何我摸不得?我就是要摸一摸。

  他要去见一见张修。

  “叫张郃来见。”

  不多时张郃进入中军大帐,刘襄不等他行礼拜见就开口说道:“儁乂,你领大军在此处坚守,与散关守军对峙,吾要去一趟汉中。”

  “将军请三思,褒斜道险峻,何必冒险?些许事情吩咐末将便可,某愿为将军走一趟汉中。”张郃想要劝谏,一军主帅怎能弃军而走?

  “此事,吾必须得走一趟,儁乂不必再劝。”刘襄心意已决,就算对面不是张修,他也想去看看偏师的状态,事关重大,别人代替不了。

  聚将任命,交托兵符,当天便领宿卫出营,经褒斜道南下,十天之后就到了沮县大营。

  此时的沮县,已经对峙了半个月,两军都拿对方没有办法,战事陷入僵持。

  孙坚见到刘襄的时候,羞愧无地。

  “宜程,某没能完成军令,实在惭愧,自请处罚,莫要留情!”

  “文台说得什么胡话?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挂怀。再说了,我军败了吗?兵卒尚能作战,主将岂可言败?吾此来,可不是追究责任的,只是想见一见对面的张修。”刘襄劝解了一下,还需要孙坚带兵呢,不能寒了他的心。

  孙坚一听这话,那叫一个感动,他想搏军功,参与了不少平叛的战斗,跟了不止一个的主将,也就刘宜程能看得起他。对他的态度已经不能说是礼贤下士了,是真的平等相待,拿他当朋友。

  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孙坚在感动,他的四大家将也跟着一起感动,他们的出身更低,往日里可没少受人鄙薄,只有刘度辽平易待人,还委以重任,这般情义,厚重无比,心中发誓,此生必要报答。

  刘襄可是有正事的,没时间陪他们感动,就开口说道:“文台兄,派个使者去沮县,就说度辽将军要约张修叙话,他们在沮县的境况也不好,应该能谈一谈。”

  孙坚疑惑的问道:“对面的主将叫做张修?是那个前年造反的米贼首领?”

  “没错,就是那个被苏固驱出汉中的张修,他没南下,反而在武都待着,恐怕是被南边的几处关卡挡住了。有家难回,流落在羌氐之处,日子不好过,躲躲藏藏不敢露面,又在沮县停驻,肯定是在打着阳平关的主意,他们想回家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