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一章 平衡才能长久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靠着西河郡的匈奴王廷抵御鲜卑入侵,被打得跟孙子似的。

  也就是大汉余威尚存,鲜卑不敢占据领土,基本就是抢完就跑,否则,并州至少一半的领土得丢。

  鲜卑是个大难题,很长时间之内,刘襄只能被动防御,积攒力量,尽量做到保证幽州不失,北伐的事情,现在他不敢想。

  除了鲜卑之外,东北方向是扶余人和高句丽人,这两个是周朝那会东胡的后代,属于你弱了他就来咬一口,你强了他就来上供,要保持对他们的战力压制。

  但不能大规模的用兵,还需要他们牵制鲜卑,刘襄决定派出使节,以幽州刺史的身份与他们结盟,在大汉的威望和鲜卑的压力下,这一点不难做到。

  就是有点憋屈。

  属下估计也不会理解,大汉军将的一贯思维,还处于“四夷胡狄,皆为大汉臣妾”的阶段。

  可大汉衰弱了,他又是个割据势力,不能一味强硬。

  只需要缓几年,等辽东稳定,人多粮足,自然可以调整一下应对他们的态度。

  现在面对的大势力就这么几个,乐浪郡不在他手里,半岛东面和南面的那些小部落,暂时不用考虑。

  主旨就一个,先让自己变强,然后再一个一个的弄翻他们。

  杨槯要照顾东方两处防线,得在辽东郡的郡治襄平县坐镇,分兵在高句骊县到西盖马县,以及西安平县到番汉县屯驻,防区涵盖大辽水以东的区域。

  这里是辽东地区粮食的主要产地,杨槯掌控这里,才能弥补他与阎柔之间,能力和威望的差距。

  不是刘襄阴暗,事先制衡总比事后攻杀要好,尽量减少属下叛乱的资格,才有君臣相得的故事流传。

  完全放任,不做防备,太傻了,对谁都不好。

  他并不是怀疑阎柔要反叛,相反,制衡他,才能更重用他。

  阎柔的防区更大,责任更重,他是辽西太守,移驻之后要负责辽西郡、辽东属国和辽东郡大辽水以西的一部分地域。

  这片地域是压力最大的地方,也是辽东驻军战力最高的地方。

  他们两个,至少得需要六万屯田兵和两万机动兵力。

  就看周仓能给他们裹挟多少人了,不够的话,真的得给他们补充点人手。

  周仓现在很高兴,他一路横推,攻城掠地,麾下之人越来越多,战果是真不错。

  最重要的,是没有辜负主公的提拔。

  他出身低微,大字不识,就只有一把子力气,主公赏识他,提拔他为都尉,还让他独领一军。

  那可是六万大军,装备齐全,各个精壮的六万大军。

  主公这么信任他,能不回报吗?人得知道恩义。

  所以他是卯足了力气,要把这事干得漂漂亮亮的。

  一路东进,裹挟流民,攻破城池,先把地主大户给干了,有钱有粮的一个都不放过,清理完这些个害人精,钱粮往府库里面一存,等杨都尉到来,装作败退,留下老弱妇孺就走。

  继续下一个县城。

  留下老弱不拖累行军速度,还是杨都尉给出的主意,不愧是老军伍,就是细致,每天赶多少里的路,吃多少斤的粮,算得明明白白。

  听说这杨都尉是主公的元从,打主公起兵那会就随在身边了,果然厉害。

  得了行家的指点,更加顺利了,一个月不到,他就拉拢了三万多青壮,算上调拨给杨都尉看守府库的一万黑山军老兵,他这一路已经六万多了。

  老裴那一路已经扫平了兔子郡,人手可没他的多。

  周仓得意洋洋,他也拿下了辽东的治所襄平,剩下的就是五六百里外的西安平和西安平东边的番汉,算是扫平了辽东郡。

  那里就不用他去了,他要接受杨都尉的诏安,换个旗号留守辽东。

  按他的意思,干脆大军东进横扫乐浪,十万大军,连天接地,吓死他们。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