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祸福相依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

  中军、左、右两军三万余人,黑山军八万余人,百余万冀州百姓,两百多万幽州百姓,全力抢收粮食。

  第十一天,抢收粮食的第三天。太行山、军都山保护了幽州一天。南面蝗虫也还没有到,很幸运。

  七月十八,冀州蝗灾的第十二天,幽州起灾。

  三百多万人,抢收四天三夜,刘襄麾下五郡之地,粮食全部割完,连带秸秆全部收入房中,只要封好门窗,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他的各处粮库还有存粮六百万石,至少一年半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往年都是新粮顶替陈粮,今年得赶紧吃新粮,要放开肚皮的吃,不然就会烂掉。

  看着漫天飞舞的蝗虫,刘襄不再心焦,结局已定,能做的都做了,该收割的已经收割,该减产的已经减产。

  现在,平静的接受这个结果吧,没必要怨天尤人,只会徒增烦恼。

  他麾下的百姓也不怎么愁苦,大灾之下,却不用担心饿死,他们觉得跟做梦一样。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看着那些冀州难民,他们优越感爆棚。

  飞蝗群在蔓延,幽州五郡却在酣然大睡,门外是咔嚓咔嚓的啃食声,屋里打呼噜的声音震天响。

  怪诞而又平静。

  刘襄没睡觉,他又有坏主意了。

  战争中有用火攻的,有用水淹的,有用瘟疫的,他利用一下蝗灾,不算过分吧?

  天灾之下,人心惶惶,雄关天堑,还能阻挡他的大军吗?

  上谷高焉,辽东公孙瓒,他们在做什么呢?

  “我会跟在蝗虫后面,看看你们的成色。”刘襄在黑黢黢的屋子里,轻声嘀咕。

  四平八稳的日子里,谁都能讲出一番大道理,谁都能冒出来充充英雄,但在灾难来临之时,人们就慌了手脚,再无力顾及所谓的正确,谁是英雄,谁是狗熊,一目了然。

  第一步先整军。

  蝗灾降临幽州的第二天,黑山军裁汰老弱,只留六万青壮,中高层军官由中军各部选拔。

  裁撤的人员与家眷在广阳郡分田种地,那里还有大量的预留勋田,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不必去高山谷底挨饿受冻。

  这半年用各种手段聚拢的冀州百姓,有一百四十万人,远远的超出了刘襄的预估,他一开始只打算弄五十万,结果冀州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被拉回幽州。

  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最让人高兴的是,他手里有大量的粮食能养活他们,新粮也不用担心白白烂掉了。

  等虫群过境以后,他准备用能储存的陈粮置换一批百姓手中的新粮。肯定得提高一下比例,粮食的一部分价值,就是它能够储藏。

  这么奸商的行为,百姓还得对他感恩戴德,这到哪说理去。

  安顿好这批人,麾下就有了三百多万人口,他突然想到了刘虞,正史里面,过几年刘虞会成为幽州牧。

  这是个好官,收拢百万流民开荒屯田,将幽州粮食的价格从每石四百钱,压到三十钱,要不是后来被公孙瓒弄死了,幽州百姓的日子还不错。

  那时候,号称粮仓的冀州,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百姓活不下去,成群结队的往幽州逃难。

  可惜就是不会打仗,刘虞起兵十万,结果被公孙瓒万余人打败,这人不适合乱世。

  刘襄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汉末这个纷乱的世道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