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侉屹族的来历_少年公孙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孙策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把这一片所有的房间都进了一遍,但是依然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过了十七年依然能存下的,无非就是一些陶碗陶盆儿,顶多再加一些生锈的铁器。这个侉屹族的聚居地连个祠堂都没有,真是让人有些头疼啊。

  公孙策突然一拍脑袋,好像那片烧焦的地方就是侉屹族的祠堂,那里既然有牌位,那就算是他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如果这片土地还能有什么线索,就一定在那里,可惜那个地方被那四个禽兽一把火给烧掉了,能留下来的除了少许的灵牌之外就剩下那个石碑了。对了,石碑!

  公孙策跑到那个石碑旁,仔细端详着。这个石碑的一面朝向外面,写着那两句诗词,另外一面却埋在土里。当时大家都以为这个石碑只有一面,所以并没有挖,不过公孙策觉得还是再看看比较好,所以他找了一块结实的木头把那个石碑翘了起来。

  黄天不负有心人,这个石碑的背面果然有字。公孙策喜出望外,赶紧使劲儿把石碑彻底翻转过来。石碑的背面已经积满了泥土,公孙策拿着瓦片,一点一点地把黑泥刮掉,然后又用小树枝,把字缝里的渣滓也都给剔除掉。慢慢的,石碑字迹都渐渐清晰了起来。

  让公孙策惊讶的是,石碑的背面这些字迹并不是隋唐时期的楷书,而更像是汉朝的隶书,莫非这个石碑不简单?好在公孙策也算是学富五车,这些隶书倒也难不倒他。石碑后面的有两行字,第一行就是用汉隶书写的“宝藏已失,全族迁徙”八个大字。而在这一行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不过这行字体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字体更加繁复,还有一些已经坍塌了。

  公孙策忙活了很久,才把那行小字清理干净。可是由于岁月的侵袭,这些字已经不全了。公孙策仔细研究者,这一行好像也是八个字,不过字体又变了,不再是汉隶,而是更加久远的文字。隶书之前就是篆书,秦朝一统六国之后就在全国推行小篆,所以很多典籍也是用小篆书写的。

  公孙策对于古文很是精通,小篆也难不住他,这八个字是介于小篆和大篆之间,应该是周朝末年的文字。这么说来,侉屹族真的是从西北边境迁徙过来的。因为大篆只有周朝时的秦国在使用,所以他们必定是出自三秦大地。这么一来全都对了,侉屹族还真是屹立北方的民族。

  公孙策仔细辨认着这八个篆书,不过很可疑,这八个字只能认出六个,应该是“天佑什么狄,天什么现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公孙策不禁苦笑,这差一个字就等于啥也不知道了。天佑什么狄,应该是希望天保佑什么狄,这个什么狄应该是一个部落的名字。

  而天什么现世,应该是有个叫天什么的东西出现在世。只有这个天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