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 看不懂的身边人 ——人格障碍(3)_重口味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就不再有力量去关爱他人。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黄金法则吧:按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恰恰就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在人际关系中,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忽略掉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在其他成功的人面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又会表现出极端的妒忌和自大,如若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他们就会因此陷入抑郁之中无法自拔。

  继续来看G的案例:

  G是一个35岁的银行投资家,大多数人认为他有一定的魅力。他很聪明,口才好,有吸引力,在社交聚会时,他能利用强烈的幽默感吸引他人。他经常会徘徊在屋子的中间,在那里他会成为注意的焦点。谈话的主题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他的“交易”、他曾遇到的“富豪和名人”以及他运用策略击败对手的事,或者他的下一个项目通常比过去的更大、更冒险。G喜欢有听众,当听众赞扬和羡慕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时,他就会非常高兴,其实这些赞扬和羡慕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一旦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其他人时,G就会失去兴趣,会以要杯饮料或者打电话为借口离开。当他主办派对时,他会强迫客人们留到很晚,如果客人们离开太早,他会觉得受到伤害。他对朋友们的需要不了解,也不在意。G没有能保持几年以上关系的朋友,朋友对他而言只是用来满足他的某些心理,要是没有这点利用价值,G便会对他们冷酷无情。

  G也曾经和那些愿意扮演无知仰慕者和愿意为他牺牲的女性有过几段浪漫关系,但是她们最终必定会厌恶这种单方的付出而伤心离去。G非常缺乏同情心,他需要的只是从崇拜者那里得到不断的关注和赞美。但非常悲哀的一点是,无论他得到再多的谄媚与关注,也无法填补他那颗空虚的心。

  G的故事就到这里。究其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还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弗洛伊德本人对此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把爱从自己身上转到他人身上。这个阶段一旦出现两种状况:孩子认为抚养人不值得信任,并决定只能依靠自己,或者父母娇惯他们,让他们沉溺在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感觉中,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就此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前行,以至于这个阶段无法被完成。有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被父母拒绝而遭到自卑、空虚和痛苦的折磨,便会用“自恋”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做一种补偿。

  最后,再介绍剩下两种和九型人格没有对应关系的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终于有一个可以顾名思义的人格障碍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