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0章 意大利-第三日·奥古斯特VS本_乒乓 今天的我依旧没有退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他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名为“人先到球再到”的光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削球大佬的身高与腿长了。

  本·诺依曼,身高一米八三,在德国三巨头中,这个数值比奥古斯特矮,比菲克·霍夫曼高,可谓是不高不矮,中庸最好。然而他的下半身却比一般人更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削球手先生拥有着一双紧实性感(?)的大长腿,下半身占全身的比例甚至要大于总身高第一的奥古斯特。

  身高、腿长与体格是否能在竞技比赛中成为或大或小的助力,这当然是要分类型的。

  与场地面积更大的篮球场乃至足球场无法相比,乒乓球的赛场可谓狭小,只有一个长不足三米、宽一点五米的藏蓝色球台那么大。在宏观概念上,长手长脚并无法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带来太多的帮助,甚至过于庞大或高挑的体格还会为球员带来不便,只是,在身长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这名运动员拥有更长的腿长,试想一下,这是否能在追球的时候,为球员自身带来那么一点点的优势呢?

  毫无疑问的,只要不是身体协调能力差劲到勤也不能补拙的地步,量身定做的特训一定可以让这一点点的优势成为长久的加持

  buff。而当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场竞技性极为优秀的高水准比赛时,那一点点的差距就是蝴蝶的翅膀,指不定在哪个时刻就可以影响到彼端的大洋,掀起一出或大或小的海浪风暴。

  由于削球的击球动作较一般技术更大——引拍的起始点在右肩,挥拍时又需要拧动自己的腰部、带动自己的大臂一起发力,且要在击球成功后迅速将动作还原,然后在面对来自对手的自带快狠猛冲属性的常规拉球时,迅速地跑向下一个接球点——削球的动作是更大的、更慢的、不那么迅猛的,而削球自身的速度也是较慢的、弧线同样是更长的。所谓“以慢应快”就是削球的特点之一,但这也就要求了削球手的反应速度、追球滑步的速度、在削球后将动作还原的速度都必须足够快,快且不失韵律。

  削球本身是一种“慢”的球,削球手却必须做到足够迅速。

  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在全台都使用正手削球,对于/“迅速”的要求自然就要更上一层,毕竟在反手的位置上去使用正手,无论这个“正手”是什么,都必须要向更左端的方向再偏移至少一个身位。

  而在这种时候,本·诺依曼的腿长就派上了用场,哪怕这只能在他的每一板回击时、为他省下那么零点一秒的功夫——想想吧,一场比赛下来,总共可以为他带来多少次的零点一秒的从容呢?又可以为他节省下多少不必要耗费的注意力呢?更何况,在那些以分毫决胜负的关键时刻,这或许就可以让他在险之又险中紧紧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