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8章 意大利-自认为超用心的一章(?_乒乓 今天的我依旧没有退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终于正式踏入了国家队一队的大门的时候,奥古斯特已经是个在一队扎根三年的“老人”了,而另一位同样耀眼的新生代球员菲克·霍夫曼,也不过是比奥古斯特仅慢一步,明明也比他小了一岁——菲克与奥古斯特恰好同龄——却同样也是他在国家队中的“前辈”。

  比起奥古斯特与菲克的年少成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诺依曼完全可以被归到“大器晚成”的范畴。要知道,对于那些真正有天赋也实力强悍的年轻球员而言,往往在自己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就会被一队的大门迫不及待地纳入怀中。

  而本·诺依曼则要晚了两年,就像是一个勉强被选中、恰好刚过合格线的劣等品。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他要选择削球这门技术。

  【嘿,诺依曼,我没有别的意思,但是,你为什么在一开始就这么固执地要打削球呢?】

  …

  ……

  当乒乓球的历史进展了百年有余,当一种竞技运动从稚嫩逐渐迈向成熟——乒乓球的发展是漫长而曲折的,期间充满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得不滋生的变化,比如硬件上的胶皮与小球直径的变动,比如从曾经的直板盛行到如今的横板当道,再比如那些渐渐被洪流淹没的技术,也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削球技术。

  现今乒坛中的默认“规则”是这样的,无

  论是业余球员还是职业球员,只要第一次接触乒乓球的小球员没有特地要求,教练就会默认教你使用横板,且绝对不会把你训练成一名削球手——擅长削球的教练也并没有几个。

  所以目前的德国三巨头就很有意思了,不乏有球迷与媒体都对此津津乐道,看看吧,不过是三名球员而已,却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笼统的球员类型。

  从左右手来说:左撇子,右撇子。

  从握拍方式上来说:横板,直板。

  从球员类型上来说:弧圈与快攻相互结合的主流,与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削球手。

  德国三巨头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乒坛缩影,所有的乒乓球爱好者都可以在这支队伍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类型。

  然而,即使如此,即使本·诺依曼已经以德国三巨头之一的身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削球这种技术依旧没有消失、证明了强大的削球手仍然可以在乒坛里的金字塔尖占有一席之地——

  即使如此,相较之下,投注在这名削球手身上的目光依旧少得可怜,与他“德国三巨头”、“世界top5”的名号完全不相符。

  媒体与球迷们自然也讨论过这个关注度与实力严重不符的问题,却是讨论了没多久就没有了下文,因为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经过繁复的争论,就完全可以得出答案——

  本·诺依曼的性格内敛还是其一,决定性的原因则只有一个,只是因为他是一名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