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不适感(6/6求订阅)_我没想当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基友林沐,后者看到他,赶紧问:“怎么样…怎么样?”

  “…太压抑了,我反正不想再看第二遍!”

  “压抑?有《黑暗骑士》压抑吗?”

  皮皮道:“那不一样,《黑暗骑士》的底子是爆米花商业片,《小丑》就是纯粹的压抑,看得我好不爽!”

  “有那么糟糕吗?”

  “不是糟糕,就是…反正你想看自己排队去吧。”

  皮皮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反正他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是这电影一点也不烂,甚至他还看得很投入…

  林沐楞了一下:“你要是不喜欢,我们就不看了呗!”

  “行,咱们走吧!”

  说完,两人真的离开了排队的人群…

  “到底怎么了?”

  林沐必须要搞清楚,他平生最恨说话说半截的,就好像那些断章的写手,逼着读者给他打赏,恶心!

  (求个打赏呗)

  “这电影三观有点歪了…”

  接着,皮皮凭记忆把《小丑》的故事叙述了一遍,然后道:“典型的三流故事…”

  “那你怎么坚持看完的?”

  “沈明演的不错!”

  “比较起希斯·莱杰呢?”

  “还差一点,毕竟希斯·莱杰的小丑是我心里的永远的白月光!”

  林沐正准备接着问,突然眼睛一亮,直接抓住小伙伴:“…快点!”

  “又怎么了?”

  “…《自由》公映了,我跟你说,我托了好多关系才搞到两张票!”

  皮皮有点疑惑:“《自由》?什么电影?”

  “夜晚密林野战大趴体!”

  “…卧槽!真的?”

  “当然,我骗你干嘛!”

  “快点!”

  皮皮反客为主…

  戛纳电影节的参展影片尺度也一年比一年大。

  同性恋、双性恋、…

  这都不是事,有些尺度特别大的,直接全程无码直播女性生孩子的场景,简直是无人能敌上天飞的节奏。

  为什么胆子这么大?

  一部影片口味越重,往往越能在戛纳电影节上面引发关注,勾起媒体、观众以及国际看片商们的争论,而争论对一部电所能带来的商业性收益大多超过损害。

  这种类型的电影很适合走线下发行,一般一个国家地区买个五六万欧元,很容易就能收回成本。

  你想继续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用色青改变世界?

  ……

  第二天,戛纳的两大场刊及主流媒体都对《小丑》做出了评价。

  “在这部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扣人心弦的电影中,沈明饰演蝙蝠侠的死敌,他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足以与杰克·尼克尔森和希斯·莱杰比拼。”——《卫报》

  “沈明用杰出的表演塑造了一个黑暗、暴力且极具可看性的“小丑”。”——《银幕》

  大部分媒体的观点一致,认为片子本身不算特别厉害,但沈明的表演完全超过了预期!

  欧美观众喜欢玩风格的导演,但首先你得达到开宗立派的水准,人家有伯格曼,有费里尼,有特吕弗,有《两杆大烟枪》,有《罗拉快跑》,有《黑店狂想曲》,那简直玩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

  托德·菲利普斯很老实,《小丑》的剧本结构也不算新颖,但胜在沈明的表演还有电影讲述的比较扎实,没有炫技,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

  当你没有优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就老实点!

  最终,《小丑》的媒体评分为分,排名第四,弱于《燃烧女子的肖像》()、《痛苦与荣耀》()、《寄生虫》()。

  插一句,《好莱坞往事》的场刊评分是分,《南方车站的聚会》评分…

  不过,场刊评分对电影奖项的归属影响不大,去年的《燃烧》拿下分,创了戛纳场刊历史第一,一奖未得!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