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日新月异_人道永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都见过人血,亲身感受过战场的气氛,从一名士卒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然跨过了一名士卒最难的那一关。

  只以这支兵马,只需要完成了队列训练之后,就会迅速形成不弱的战斗力!

  正好,隆冬将至,他们的新兵训练,正好帮助各郡的老百姓备冬备寒。

  一举两得!

  至于屯田军,这是一个只存在于陈胜心中的名字!

  这十五万人,也都是经过大致挑选的,年过四旬者不要,年不满十六者不要,他们平日里的主要职责,是开垦、耕种各郡的郡属粮田,闲暇时候才会进行队列训练、军事操练。

  陈胜的想法是,用一到两年的缓冲时间,徐徐锻打这十五万屯田兵,将他们的基本功打扎实了,待到必要之时,再将他们拉上战场进行淬火开锋,成就强军!

  他们的存在很不起眼,除非有人能同时深入到陈胜治下九郡,同时摸清楚各郡耕种郡属集中粮田的那些个流民的日常活动,否则很难将他们的与可以上阵杀敌的军队联系起来……顶多,也就是民夫之流!

  最后的卫戍师,就没什么说的了。

  陈胜治下九郡之地,每郡皆设五千卒的保安团,负责维系地方治安,以及作为战争爆发之时地域敌人进攻的前线部队。

  而作为汉王廷王城所在的陈郡,保安团辖一万卒,合共五万人。

  五十万卒,看似额外粮秣负担很大。

  但实则不然!

  要知道这五十万人,无论是红衣军,还是降卒、流民青壮,都是需要汉王廷拨付粮秣供养的!

  他们就算是不从军,汉王廷照样要供养!

  民间的粮食,包括各郡郡衙的储备粮,维系那些老弱妇孺的口粮就已经十分艰难了,大多数的郡治,都需要汉王廷按时拨付粮秣赈济,哪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活这些大肚汉?

  不管他们,他们不是落草为寇,就是席卷成流民!

  总不能将这些青壮都拱手送给太平道和大周朝廷吧?

  是以,让他们从军,实在一举两得之事!

  除开部队扩军之外。

  兵工厂、战地医院,也在陈胜的推动下拔地而起!

  以陈郡的直属第一兵工厂为例,这间兵工厂拥有近千工人,以土高炉炼周口铁矿运送过来的铁矿石,每日可得好铁三千斤,制甲二百多副,其余箭矢、刀剑、枪矛产出无算!

  ……

  除开军事方面的发展。

  陈郡行政方面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由陈胜与韩非合撰的汉王廷律法,已经颁布了重罪法典。

  稷下学宫的文、农、工三科持续扩招,第一批稷下学宫毕业的文吏,已经走马各郡县,出任一部部主吏!

  土地所有权改革,在也一支支红衣军小队入驻各郡县的主持下,平稳而顺利的推进,得到了各郡乡绅的“积极”拥戴……

  所有的事情推进得都十分顺利,唯独政治体系这件事,陈胜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举棋不定,不知是该实行三公九卿制好,还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好。

  但后来他也想明白了。

  无论是三公九卿制还是三省六部制,除去分工的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分权与平衡。

  而现阶段的陈郡,还远远未到分权的时候!

  于是乎,他索性一把抓了!

  反正他现阶段他一个人也操持得过来。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他手下实在是找不出那么多可以独当一面的杰出人才,来替他分担各方面的工作……

  而今他手底下能称得上内政人才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李斯,一个范增。

  可范增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红衣军的杂务方面。

  单单一个李斯,陈胜要是撂挑子,累死他都玩不转这么大的汉王廷。

  也只能他自己多辛苦辛苦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