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十一)_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好景不长,这二十来年里,有不下十年是在瞎折腾,他也被人折腾过。那一回回惊吓,一次次痛楚折磨,情景都还历历在目。现在,他的日子终于变得悠闲,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增多,脑子里就不由人的把以往的事情反反复复地琢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再别有什么事情啦,但愿哇,消停些儿哇。

  一路上,伴随着自行车的声响,张世良不禁回忆起年轻时那次大胆的离家别土,要不是杨二姊非要来包头,哪能过上这悠闲的退休干部的日子。如今,再不用受什么辛苦,每个月拿着国家发给他的一百八十多块钱,让不少人羡慕。比起他的同龄人和他那不务正业的弟弟,张世良有些洋洋自得地微笑着。

  自行车一步一瘸,“哐啷、哐啷啷”地碾在被往来的人们踩出的黄土路上。他住的这片地方宽阔而蛮荒,离老城区十里地,即不挨着牧区,也没有厂区,本地人住在这的人不多,都是外来人。搬到这住,也是杨二姊的坚持。这大片宽漫广阔的土地上,稀稀拉拉地散落着一些外来人自建的房屋院落,各式各样,大小不一。都是天南地北游荡到这里的人,每家的来路都不一样,像路口的老铁匠一样,各自都有一番一两天说不完的故事。张世良脚下踩着老妻亲手纳的布鞋,脚下未经硬化的路面,夹杂着碎石野草,干硬尖锐的扎藜蛋随时可能刺破车胎、钻透鞋帮。他拖拉着双腿往前走,眼前一片空无,天气变得阴麻糊涂的,没有日光的天气,在墨色石头镜片后面,更像是到了黄昏,偶尔路过的地方,孤立着一两颗不知何年何月何人种下的白桦树。

  他们刚盖起大院住过来的时候,人烟更稀少,周边只有几户人家和一个没几名职工的小机械厂。远离城市的空旷地界,难免有些阴森,住这的人都要养一只叫得凶猛的狗看家。老张家也不例外,“永久”自行车离着自家院子老远,院里忠心耿耿的大黑狗就叫上了,它能听出来这是张世良的自行车。

  这条扯着嗓子“汪汪、汪汪”狂吠着的黑狗是从小抓回来的柴狗,现在已经长成一米多长,半米多高雄健的烈性狗,脖子和尾巴上黑亮的毛向外炸着。它的母亲是条温顺的黄狗,就在后面的一座大院里,那大院的主人是从市五金公司退休的一位经理。隔着这一墙之遥,母子俩终生再未谋面。张世良的大院建在已经一百多岁的京包铁路线的北面,附近也只有它比张世良的资格还老。

  一九二七年,贵州人丁道衡领着瑞士、法国、德国几个国家的同行,从北京坐着火车打这条线上经过,往包头西面的“神山”而去,进行那场震惊中国外的科学考察,发掘出包头地区的矿物储备量和品种。当然,这些事情,张世良和住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