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家献策献力吧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公选择扎营的后套平原最北端,靠近黄河“几”字形的第一个大拐。黄河水自东南流向西北。

  在河水涨潮的汛期,如果命大,抱着羊皮筏子、树干等漂浮物能顺水流往北飘。

  二十八星宿四大星主之一的玄武除了命硬,还有一身过硬的武艺。北方七宿四散在草原验证达延汗的死讯。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继承汗位的当天,玄武就把消息往京师送。北伐开始,北方七宿转而收集军事情报。他们得到的情报会通过“夜不归”转给军队,并不会直接和军队联系。

  因为,此次五军团北伐,太子没有派文官、宦官监军,而是让五军都督府自己决定监军人选。不过太子交代了二十八星宿,让他们暗中监视五军团动态。

  玄武早中军一步到达后套平原。还没联系上虚宿、危宿,先被中军逼下了黄河。中军丧心病狂,哪怕牧民说了认识大明的朋友,中军还是毫不犹疑地下手了。

  漂流了不知道多远,玄武被附近的牧民救起。

  中军的行为明显经过英国公的授意。到底是直接写下所见所闻,还是对情报稍加润色?这是玄武被救起时思考的问题。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哪怕朱厚照对北伐的成功信心十足,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成果。北伐五军中有四军需要穿越沙漠作战。哪怕途中没有敌人,五军到达各自的目的地也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穿过了沙漠,他们才能明白朱厚照想方设法也要拿下阴山以南的原因。

  即为了增加京通仓的粮食,也为了战马。

  战马适宜在寒冷的地方生长,加上河套平原牧草肥美,最适宜养战马。朝廷把养战马的负担分摊给百姓。不管是江南还是河南,都不是养马的地。就算百姓全家上场费尽心力,也没战马在河套散养养的好。朝廷要战马,官员们抠着养马标准为难百姓,闹的百姓怨声载道。

  朱厚照特意把他对马政的看法署名发表在《京报》上,点出朝廷政令违反天时地利带来的严重后果。

  “朝堂制定政令,一切的后果由百姓承担。是好是坏,取决于颁布政令的高官、执行政令的父母官。由此可见,官员的能力与百姓福祉挂钩。”

  “能中进士的,必然是会读书的人。可会读书的人未必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也未必都能造福百姓。现实再一次令本王感到困惑。到底该如何选官呢?”

  “进士当官前,需行走六部培训。是把培训的时间延长,还把增加培训地点呢?本王摄政以来深切感受到,六部官员能担大任者不足一成,京官能用者不足三成,精通官场之道者九成。庸官往往比贪官伤害性更大。”

  “等本王抽空,给大家普及一下官场盛行的‘为官之道’。挺有意思的。”

  朱厚照又把百官给刺激。

  尤其是“京官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