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下惹的祸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给底下的雇工较高工钱,所以看上去改革之后的军户们大多数都能过上好日子。否则以军队去劣存精的减员方针,划分出去的军屯数怎么可能满足大明成百上千万的军户。

  军籍苦,匠籍更苦,尤其是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的军匠。朱厚照给了匠人们希望,匠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

  朝廷想白要怎么可能?!

  如果朱厚照没有太子、弘治帝唯一皇子的身份,朝廷还真有办法搞到手。要不然“巧取豪夺”的成语哪来的!现在的朱厚照手里有太多垄断技术,这些技术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已经到了所有权贵眼红的地步。但凡弘治帝有第二位儿子,朱厚照一定会被拉下马。

  “殿下手上能下金蛋的鸡太多。放出去些,能让殿下做事遭遇的阻力减少。殿下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业上。”刘健也没遮着掩着,打开天窗说亮话。

  朱厚照也没遮掩内心的想法。他哈哈大笑,笑得狂妄不羁,“道理掌握在拳头大的人手中。凭他们收拢的那些被军队淘汰掉的无能将领,还想和本宫掰手腕?”

  军制改革动了武官们的奶酪。没有士兵拥护、后勤保障的武官是无牙的老虎,连造反都造不起来。武官世袭搞了一百多年,军中无能的将领太多。军制改革时大刀阔斧,革除了很多武官。贴补进去的银子大部分用来补贴他们。

  朱厚照不关心琼州府的儋州被占,不代表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乌七八糟的事情。

  善谋的李东阳去了琼州,没让局势变好。昌化、临高两县陆续被占。琼州西路一千余里道路不通,耽误了棉花的收购。自从水力纺车、飞梭织机出现,布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没有琼州棉花,就没有足够的布匹。

  琼州棉花品质好,价格低廉。密云织布坊三分之二的棉花来源于琼州。儋州起义已经导致密云织布坊停产。这是成立三年来从未有过的事。不过最近货运海船被征,海贸也停了。这些损失早在朱厚照的预料之中。

  朱厚照血厚能撑,布商们可撑不下去。尤其是江南、徽州大肆使用水力纺车的地区。

  儋州起义虽说是源于税粮征收。实际上背后的支持者是不满朱厚照垄断他们财路的那些人。能让半个琼州沦陷,还有不少权贵暗中支持。

  就连户部清丈田亩的脚步都给停了下来。御史上书道:儋州知府迫于户部压力才强征税粮酿出大事。各地都怕过早的轮到清丈田亩,加大税粮的征收。户部明知鱼鳞册出入极大,为何要各地官府依照鱼鳞册征税?

  朱厚照知道后在端本宫破口大骂:“不去责怪把民田改成官田的混蛋,反而指责改革。脑子被驴踢了!”

  刘健不想让局势恶化下去:“说到底儋州黎族的与殿下有关。殿下为何不放出部分技艺,让权贵们不要总盯着土地打转呢?殿下惹的祸,殿下总得想办法解决。”

  朱厚照被刘健说懵了。

  仔细想想,刘健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儋州黎族要按照三季稻征粮税?不是因为知府无知,而是他们的田都被改成了官田。官田的税高!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