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 官员百态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无偿或者低价弄到土地。

  刘健让宗室退还土地的意愿本来不怎么强烈。听了朱厚照对近些年气候、天灾变化的分析,又从钦天监查阅过记录资料,刘健焦虑了。粮食不足会造成什么灾难,史书上清清楚楚记着。

  虽为首辅,但在没有弘治帝支持下彻查宗室田庄情况纯粹找死。

  舍不到孩子,套不到狼。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舍弃掉官僚阶级的部分利益。用满足太子愿望,换取弘治帝对改革的支持。

  在太子、刘健双方没有商议的情况下,非常有默契地推动改革地进行。弘治帝定然也知道,但他没有说破,顺势而为。

  刘健轻笑:“定国公、魏国公、英国公、成国公等勋贵府上都把嫡子嫡孙或者重点培养的子嗣送到了太子府。他们悄悄去了河套。”

  “爵位和武职的确会分开,但勋贵子弟获取军功的机会远胜于低级武官。皇上心中敞亮,改革革不到顶级勋贵头上,不会让军心动摇。军制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改善普通军户、低级武官的生存状态,从军队中革除蛀虫。”

  “军权牢牢在手,谁敢跳出来马上就能收拾。倒一个藩王腾出的土地能养活数万百姓。”

  “至于小人得势……水至清则无鱼。朝中总要有几人替皇上做一些触及官僚利益的事。”

  刘健会在背后默默布局,引导局势发展。但绝对不会走上前台。他可以被人骂无能,但不敢冒着让全族老少陪着他成为官僚集团的眼中钉。有时候来自同僚的报复,比诏狱还可怕。在这一点上,刘健是非常佩服焦芳,焦芳一点也不怕连累子孙。

  善谋的李东阳对刘健的回答半信半疑。他做到了及时提醒,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余下的只要配合皇上和首辅便可。

  回到文渊阁,各部堂官七嘴八舌谈论起囚牛商行卖良种和肥料的事。有焦芳在,大家也不不敢提一些忌讳的话题。除了焦芳,谁能确定关系亲密的同伴是不是值得信任?!在改革期间,唯有利益一致的人才能深聊。

  刘健一来,所有人目光投向他。

  刘健则看向户部尚书侣钟。

  “户部一边修改改革的章程,一边先从北直隶还是清丈田。先从皇庄、公主府田庄下手。”

  刘健神态自若:“皇上一意孤行,总得先以身作则。”

  谢迁直勾勾地盯着刘健。判断刘健此举的意图。

  在官场上混不能独善其身。每个人背后总代表的一方的利益。徐溥逝世,屠滽、徐贯、白昂致仕,谢迁成了江南官僚集团的靠山。虽然江南官场也分为好几派,在利益一致时大家能摒弃前嫌共同应对改革。谢迁自然也看出刘健暗中的小动作。他不会点破,也不会把怀疑告诉背后的江南官僚集团。他除了是江南籍官员,还是内阁大学士。在国朝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谢迁会根据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选择。

  “仁和长公主府上刚得200倾土地,有被迫卖地的百姓不服,在顺天府前鸣冤。”顺天府尹韩重接话。

  焦芳好似没听到似的,没有像在奉天门一样咬着韩重不放。弘治帝又不在,焦芳也必要做戏。

  “这是一场拉锯战,诸位要做好心理准备。”刘健幽幽一叹。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分不清敌我。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