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9章 谈学校发展_重生之巨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在应用型研究上,但是,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光是应用研究,是撑不起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的。我们国家的研究人员、科学家甚少能获得诺奖,除了所谓的打压之外,也必须承认,就是与我们的基础研究落后有关。这就有点像是在企业里,我们的企业就喜欢短平快一样,只要是短期内见不到经济效益的,那基本上就不会投入。这个现象,学校里也差不多,太追求论文成果了,一个老师,要是两年内不出一篇论文成功,感觉就不行,这就要质不要量了。”胡铭晨这算是隐隐的对大学里面科研乃至教育提出批评了。

  从这一点,就看得出,胡铭晨似乎没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而是能与马志远做平等对话的人。

  这也不是胡铭晨自大,而是,他要投钱来支持学校发展,提升科研和教育能力,那就必须要梳理好使用方法,而这最好的说服对象就是马校长,他是一校之长,对学校里面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研究工作有很大的话语权。

  胡铭晨可不希望自己投下去的钱,最后变成了一堆起不到太大作用的文稿,也不希望自己的母校养育一大堆就知道写文字的所谓专家和学者。

  “是啊,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不过嘛,也没办法,我们的考核制度就是这样的,出论文,出书是目前最被重视的考核手段,在这种制度下,哪个不是拼命写论文呢?”马志远叹了口气道。

  连马志远自己都必须依循这个制度,他也是靠这个考评制度走到今天,所以他是深有体会的。

  “马校长,校外的部分您左右不了,那么校内的体制,您是不是可以修改和调整呢?你不是都看到问题所在了嘛。干嘛不给那些优秀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足够的空间去潜心做学问呢?还有就是教学,有些老师啊,写文章厉害,可是不愿意给学生上课,要么就是敷衍了事,这也是不行的,既然是学校嘛,这教学才是第一位的啊,不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就老向着去校外赚钱,这......呵呵,我觉得也应该管管。”胡铭晨建议道。

  “谈何容易,我们学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牵扯到我们与主管部门的关系,牵扯到我们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关系。你想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能忽视吗?那些排名评定单位要求的指标是那样,我们能忽视吗?还有,其他院校都一样的模式,而我们特立独行,不仅会影响到对我们的看法,还有人员交流也不好衔接了呀,除非,全国统一扭转,要不然,一己之力,难以撼动,只能慢慢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调整。”马志远根据客观情况说道。

  胡铭晨一想,也还真的是这样,在一个庞大的体制内,想要做到别具一格,是很难很难的。

  别说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