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章 难以想象的困难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博士,这样真的可行吗?”

  工业界有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会发现有难以克服的困难,理论可行到落地很可能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更何况他们做的是完全从零到一的工作,摸着石头过河,你能知道河到底有多深,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没有参照物去探索一条新的河流,其中的困难难以估计。

  陈元光见刚刚发文的是梁孟松,他直视对方,目光坚毅:“一定可以。”

  陈元光没有再多解释什么,他喜欢用结果说话,理论上的可行性他已经解释过一遍了。

  梁孟松被外界认为整个华国最懂芯片制造的人,认为他对芯片有着远超想象的敏锐嗅觉,在中芯国际内部斗争中败下阵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中芯国际内属于有职位没有实权的闲人。

  帕特没有纠正对方的错误,干式光刻机到浸润式光刻机,不仅是ASML配合,蔡司同样需要配合,需要重新设计他们的物镜。

  从硅片到拓扑半金属,这涉及到整个芯片生产工艺的基石更替,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虽说学术界一直在做尝试,希望能够通过新材料来突破硅到极限后的量子隧道效应,但这还是太难了。

  对于华为来说,7nm用在他们的旗舰机型mate60上不仅能赚,而且能大赚。

  拓扑半金属替代硅片,我相信这是可行的技术方案,但是华国不依赖国外供应商,自己搞定这一切,我不相信。

  “十年。”里奇说。

  因此针对拓扑半金属,完全没有适配的耗材和工艺。

  更重要的是陈元光并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一个项目上,哪怕梁孟松要见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开会上,私下想约对方非常难。

  帕特以为他们只是过来表演一番,让华盛顿方面安心,结果没想到这帮老爷居然真的做了准备:

  “那如果拓扑半金属是真的,那华国做到工艺替代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因此它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国绝对不可能通过全新的材料绕过光刻机的限制,把芯片推进到1nm工艺制程上。”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突破了1nm的限制?”

  我很了解莱特博士,之前在MIT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们见过一次,他在学术上有着非凡洞察力和非常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

  “应该是,拓扑半金属有很长的技术演化历史,它很早之前就被提出来,实现突破很正常,莱特博士本身在材料学上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成果了。

  因为出色的履历,梁孟松被派到712工程上负责芯片制造方面的工作。

  “那你们认为拓扑半金属是真的吗?”

  他自己在接到任务后也非常感兴趣,一直以来他都是技术的狂热爱好者,更别说像拓扑半金属这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