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_明末一家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饮食习惯的作物,半被迫的加入中国人的饮食菜单中。

  土豆玉米原产地都在美洲,大航海时代被欧洲殖民者带到了全世界,自然也顺着海上的航道进入中国,至于进入时间有很多记载,基本上都在嘉靖、万历时期。等到赵家穿越的崇祯十七年,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已经在海南、两广等地种植了足有二十多年,但因为土豆玉米这时候的口感并不适合中国人,所以种植出来主要是喂养牲畜,只有极困苦的人才会吃这些东西。

  海甸岛这里的白沙村都是军户,他们完全符合极困苦这一标准,同时海甸岛因为都是沙地,种植其他作物产量不好,所以他们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种植了他们称为番麦的玉米,这些从美洲传来的原始株让农业专家马桂兰欣喜不已。马桂兰来自东北,后世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马桂兰作为市农科总站的高级农艺师,自然对如何改良玉米门清。

  中国古代虽然也对农作物进行改良,但因为没有科学进行指导,只是农民自发的行为,所以这个改造过程十分缓慢,缓慢到时间要以百年来计算。

  经过观察,马桂兰发现这些玉米原始株高约一米四,每株成熟后大概结出一穗果实,每穗长约五厘米,上面有玉米粒一百五十粒左右。这种产量当然与后世那种二十几厘米长大玉米棒子,每根果实在三百粒左右的转基因玉米没法比,但就这种产量也远超当地的水稻、小麦等低产作物。

  马桂兰在当地收集了两种玉米种植,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葫芦籽番麦,一种被称为硬番麦,马桂兰在她的小小试验田中将这些玉米各种植了半亩,同时开始将它们的生长过程严格的记录在案。

  玉米的成长周期在三个月到四个月,所以在赵福祥去广州的时候,正是试验田中玉米成熟的时候。

  马桂兰雇了几个当地的农民将这些玉米脱粒称重,发现葫芦籽产量大些,在每亩三百斤左右,而硬番麦产量在二百斤左右。虽然这种产量放在后世不值一提,但在亩产量只有百斤不到的明代,这已经是惊世骇俗的产量了。

  当地这些农民家中都或多或少种植过玉米,他们并不懂得种植方法,所以他们种出来的亩产量只有一百多斤,当看到马桂兰这一亩多产量是他们的三倍后,纷纷被这么高的产量吓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恭敬的问道:“老夫人,您这番麦是什么种子?为何产量比我们自己种的高出一倍多?”

  马桂兰抓起一把葫芦籽说道:“你看,和你们种的一样,都是葫芦籽,产量高主要是提高田间护理与肥料的使用!如果你们想学我可以教你们!”

  那些农民一听还有这好事,赶紧跪地磕头请马桂兰教他们秘法。

  这种秘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密种与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