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一十一章 借贷生财 京津倒流_锦衣当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做着借贷生息的买卖,不知道你们几位有没有什么兴趣?。

  富贵人家多有把家里闲钱借出去生息的生意,往往都是高利贷的买卖,可那是小额的银钱,这几十万两上下关系太大,却不敢用高利贷的法子,王通所说的这种,环环相扣,倒是稳妥。

  从京师来者几个人中,除了唐四海是皇商背景,懂得些买卖经济之道。其他人最多也就是咋小似懂非懂。王通一套套的说完,他们在那里都有些迷糊。王通也知道他们几个是做不了主的。

  自从保险行之后,许多想法在王通脑海中冒出来,天津卫这种繁荣局面正适合他这些想法施行,集资借贷今后还有种种安排变化,却不必在这里讲明了。

  “不急着拿主意,毕竟这么大笔银子,回去商议下再说,你们现在都在京营当差,难得出来一次,在天津卫好好玩玩,如今天津卫南北好玩好看的什么都有,只要兜里有银子就成,你们几个连银子都不必担心。一切花销都在我身上了”。

  屋中几人都是大笑,这对于天津卫来说可是大投资商,一定要吃好玩好才行,王通这点明白的很。

  气氛更是轻松。帮兑到了返乡还没有回来的历韬,陈思宝的消息却灵通的很,感慨的说道:

  “历家如今在宣府风光了,历韬他爹原来是分守参将,这次搞不好能坐上宣府副总兵的位置,有这层关系在,历韬游击的前程还是有的。

  十月初的时候,那三十多艘去往辽镇的船回返,装了满船的关外特产,又带了近千根大木回来。

  除了这些,还有近百名随船而来的辽镇商户,这些人大都是辽镇上下各级军将的亲戚或者亲信,孙守廉第一次趟开了商路,赚了大钱。大家的心思都是动了,按照守在港口的坐探回报,这近百人差不多分为十拨,都带着大笔的金银。

  天津卫第一次出现了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到货的情况,因为关外的豪商们来晚了,三江商行和其他几家大商行把适合关外的货物都收购囤积了起来。南北各处的海船来到后卸货也没有急着回返,都在天津卫等候去往关外。

  辽镇豪商看到这局面也是心急的很,各家商行货栈都知道这是将来的大买家,各显其能的替他们解决货源。

  京津之间,原本天津卫的货物只是流向京师,这次破天荒的,京师内开始向天津卫运货。京师各家店铺的货物或者被总店收回,或者被高一点的价格收购回去,因为天津卫有更高的价钱,还有更长远的利益。

  这样的局面下,谁都知道此次出航是稳赚不赔,襄诚伯陈金胜牵头。京师三家勋贵,两家皇商以及他们的亲友,凑出了二十万两银子送往天津卫,他们还是不放心。反倒是陈思宝几个虎威武馆出身的,东凑西借的弄了三万两私下送过来了。

  万历七年十月十六,一百三十七艘海船从天津卫出,前往辽镇,预计停泊的港口是盖州卫向北几十里的娘娘宫所在,海船最小的也有六百八十料,这差不多是大明立国以来,自三保太监下西洋之后,最大规模的海运航行。

  送走这支船队没几天,广东水师提督陈磷派来的船队到达了天津卫”

  感谢大家的订阅,感谢大家的月票,谢谢大家

  感谢几叫友的慷慨打赏,您已经是锦衣当国粉丝榜的护法了,谢谢您,老白会继续努力的够烈船三馏忽糊髓毖崩肄咎崭条忘记,会继续努力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