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一章 实体企业在发展_大富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洋电机的投降,意味着袁光华与苏景祯甥舅俩的日本采购之旅正式的降下了帷幕。

  签署了专利与生产线的转让合同之后,袁光华迅速的联系了外代,把设备都运回国内去,至于货款,他现在只需要先给两成,这是因为谈判团队的能力出色而获得的战果。

  当然这也跟生产线是老旧设备有很大关系,毕竟生产线买回去能不能正常运转,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都需要在安装调试后才能知道情况,而三洋方面是要按照合同履行三个月保用保修的承诺的,在这个期限之前,尾款就不会结清。

  先给两成,在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再给四成,三个月保用期每个月再付一成,总共是三成,最后还有一成在安装调试试运行三个月后,由双方验收及格了结清。

  袁光华跟苏景祯都非常的谨慎,付款方面格外的小心,因为这些生产线本来就是二手货,还经历过地震,谁都不知道它到底能用多久,要是直接按照残破废品收上来的那还好说,直接碰运气就是了。

  可三洋这条生产线不是,按照三洋电机那边的说法是完好无损的,不过小日本的话甥舅俩都信不过,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算方式出现。

  三洋方面也很无奈,毕竟现在这条窗式空调生产线已经完全落后了,更何况总公司现在的经营理念并不是制作空调整机,而是想做核心零部件,做上游的生产厂商,这样压力小、利润大,所以袁光华的谈判团队提出这样的结算方式,三洋方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得知转让合同已经签署,苏景祯立即就通知商业调查公司的惠灵顿先生,让他立即带人前去日本,与那边的技术团队汇合,把移动式空调的专利完善,绕过德龙公司的那份专利,避免将来产品出口时的国际专利纷争。

  而这时已经在国内的苏况,也是忙得脚后跟打着后脑勺,他不但要看着那些从日本买回来的机械到港转运,而且还需要尽快的找到生产铜线电缆的厂家。

  知道苏况要忙不过来,袁光华只能催着香港那边的人尽快来帮忙,于是很快的,由袁光宗领队,叶钜文大律师与一位年龄接近五十的中年男人找到了苏况。

  因为袁光华提前对苏况说过会有人来帮忙,加上电话一直保持联系,苏况也没怀疑这几个人是骗子什么的,直接就把手头的工作一一交出。

  袁光宗家里就有香港招商局的关系,所以他接手了生产线到港及运输的问题,中年男人姓张,叫张鸿,以前是一位厂长,擅长合并与整合小工厂,是一位管理人才,袁光华这次请他出山,就是为了整合苏景祯旗下的这些产业。

  叶钜文是律师,同时也经常往返香港与内地,经常接手一些商业合并案,对窗口附近的厂商也是非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