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篇 《》与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_飞云惊澜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严嵩这次和徐阶的争论不是在嘉靖皇帝临朝的时候,而是在西苑内的一次内部召见中进行的。但我将这些移到了嘉靖仅有的一次临朝上,为了使争突集中一些。[飞云惊澜录]首发外篇《》与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

  3、过于马市问题,基本上也是如同小说中所说。明代蒙古的贸易的主要对象是明朝。蒙古人以牲畜、猎物和一些手工制品向明朝换取纺织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粮食、农具、货币等。其目的一是解决产品普遍不足的困难,二是满足统治阶级奢侈的需要,三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蒙古封建主在内部斗争中经常需要明朝的支持以战胜对手。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在蒙明统治者眼中;贸易并不是平等的交换,蒙古封建主认为从明朝取得各类物资是“收取贡赋”。蒙明贸易与双方政治关系紧密相联。在南北对峙,战争不断的时候,蒙古人只能在封锁的边境上私相贸易。他们用皮衣、马尾、羔皮等与汉族军民换取斧子、火石、耳坠之类小物品。春荒时,以一头牛换一石米豆,一只羊换杂粮数斗,没有牲畜的用柴、盐等换一点粮食充饥。这样零散而又充满危险的贸易,远不能满足需要,人民渴望和平与顺利的交换。在人民愿望的推动下,双方统治者逐渐放弃对抗,使正常的贸易得到发展。

  不过,明廷常以“天朝”自居,视贸易为羁糜手段。(呵呵,这大概是最早的经济封锁了)但在客观上,贸易是和平条件下的互通有无,所以对社会的安定,促进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飞云惊澜录]首发外篇《》与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

  俺答最终在嘉靖死后完成了“俺答封贡”的大业,使蒙汉双方终于实现了长久和平。1572年(隆庆六年)俺答汗主持修建库库河屯(青城),1575年(万历三年)建成,明帝赐名“归化”,此即呼和浩特市的前身。1581年(万历九年)俺答汗又大规模扩建城区,使这里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这个俺答还算一个有作为的人物,所以小说中对他还比较客气。

  4、小说最后说,仇鸾死后才被嘉靖皇帝发现其诸多不轨行为,最终发尸枭首,党羽子女处斩,这也是史实。看武侠小说的朋友最后都喜欢看一个大圆满,喜欢看到坏人被处决的痛快场景。但是我在写作中又不能完全背离史实,所以就安排了那个两年后的《尾声》,借说书先生之口,说出这个最终的结果。并借笑云夫妇对话,隐隐指出何竞我计除严嵩的后话来。一来给大家一个完满的交待,二来带来一些余韵。

  二、小说中与历史有出入的地方:

  1、小说中“俺答兵围北京城”是在曾铣死后不到半年的时候,历史上的“庚戌之变”是在曾铣死后的两年后。为了情节紧凑,被我将时间前移了两年。

  而且俺答最终的撤兵,当然不是受了“神刀任五爷”的逼迫。当时俺答确实没有志在问鼎中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出兵围北京,主要还是想以战迫市,给不肯开市的大明皇帝一点颜色看看(如小说中耶律弘所说:“他不让咱过上好日子,咱就挥兵打他……这叫天经地义,又有何不可?”),同时也大肆抢掠一番。在他看到各部抢夺的金银男女都足够了之后,就志得意满地从容出塞了。,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