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章 合作意向_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微笑,一身朴素的休闲衬衫,搭配修身牛仔裤,尽显不羁青年的风范。

  正在微微走神的时候,金尚听到了叫自己的声音。

  似乎是见金尚太过偷懒,说得口干舌燥的屈南容抿了一口茶水,笑眯眯地对金尚问道:

  “你以前说过,现在的年轻人,对古诗词并不是没有爱好,只是难度太高,不如更加自由的现代诗入门容易,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这个话题,对我是不是太难了点。”

  促狭的轻笑响起,金尚略一琢磨,还是说了点自己的看法,

  “就我个人看法,稍微放宽一点对五绝七绝和词牌格律的要求,应该还行,古汉语的发音,和现在我们说的普通话,已经有较大的出入了,再执着于传统的平仄和声韵,反而不合时宜。这也是降低门槛的重要举措之一,应该可以吸引一部分文学爱好者的参与。另外,想要让更多人接触,理解并喜欢上古诗词,还是得在音律上想办法……”

  顿了顿之后,金尚侃侃而谈,越说越来劲,屈南容和杨琏也没有打断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先秦诗歌,汉乐府,还是词牌小调,都是有曲子的,只是它们基本都失传了,寥寥几首流传后世的,都是经典,历经千年而不衰。有曲子,能唱,才有传播度,让全民参与,才能在时间长河中遨游,跨越无数年的世事沧桑,流传后世。干巴巴的诵读,还是有其局限性。”

  “就像你做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直倾听的吴蝉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金尚也很肯定地回复了。

  “对。如果仅仅是一首古诗词,其极限也就在中小学课外读物中亮个相了,十年后有多少人记得,都是个未知数。可将其谱曲之后请歌手演唱,就能通行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一个人记住,十个人参与,百余人欣赏,哪里抵得过亿万老百姓的口口传唱?”

  听了金尚的解释,屈南容琢磨了一会,稍微有点理解金尚的想法了。

  “你说的,倒是一条路。所谓的词牌小曲,唐末宋初的地位,很可能比今天的流行音乐强不了太多,光靠极少数读书人自娱自乐,估计早就失传了。诗,向来与赋联系在一起,这玩意不是读的,而是唱的。”

  遗憾的是,古代韵书,流传下来的太少了,所剩不多的,还大多残缺得厉害,复现古人的曲调,难度太大了。

  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杨琏追问道:

  “给古诗词谱曲,难度大吗?我对音律不是太了解,暂且不提《明月几时有》这种非常优秀的,哪怕是差一截,也可以接受。”

  “可遇不可求。”

  金尚十分委婉地回应道,

  “原汁原味肯定是不可能了,尽量维持住国风内涵,贴近现有戏曲、山歌和民谣的演唱模式,已经是极限了。”

  “这样啊。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