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旧上海“强大”的轻工业_红色商人降临194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白羽得意的摇了摇头,看来自己的大预言术升了一级.于是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此行的正式任务——调查市场、考察物价,为rì后的跨时空贸易预先做准备。。

  虽然刘白羽知道这些同志都做过市场调查了,不过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手下,外加学的都是苏联的计划经济学,刘白羽心里总是无法放心,于是决定自己亲自来看看——也不怪刘白羽不放心,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同志给自己带来的小商品定价简直是离谱到一定程度了

  走了十几个商店,跟后世相比,这个时代上海市面上让众人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各种工业品的价格之高昂,让刘白羽不自觉的摇头叹气

  ——没办法,刘白羽来自的那个时代,中国乃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工厂”,黑非洲热带雨林最偏僻的旮旯里,不通车的地方——那些举着标枪狩猎野鹿的部落猎人,脚上往往也套着一双不知道过了几道贩子手的中国产运动鞋,至于什么中国进口的锄头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而这个时代的中国呢?铁钉被叫做洋钉,水泥被叫成洋灰,煤油被叫成洋油,连小小一根火柴都被叫做洋火……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实在是相当的让人无语。

  不是说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么?还有八大工业支柱么?说道这点就让人满头大汗了,在所谓工业最发达的上海,它所谓的八大工业支柱,原来就是轻纺、造纸、卷烟、火柴、肥皂、面粉、皮革、橡胶而已,实在是初级到了不能再初级的地步,连农业急需的化肥都无法大量提供,连70年代建成的,因为污染重,加剧条块分割,滋生腐败……被人喷的体无完肤的五小工业都不如。

  更可悲的是,就连这些轻工业部门,也多半被掌握在外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的手中,其他外资不用说了,随着老板跑路都处于停产状态,而被四大家族掠夺的日资企业呢,其实还不如在停产状态的其他外资企业呢,因为常凯申临走的时候,发扬他在日本学的三光政策,把这些人民必需工厂也要破坏光……所以上海投机商的信心满满,都是对常凯申委员长深深的爱啊……

  说穿了这个貌似繁华兴盛、时尚摩登的大上海,其实就是一座消费型城市,而非一座生产型城市,上海人维持“现代化都市生活方式”的各种rì用工业品,有很大一部分完全依赖于进口。

  其中,那些中国民族资本家能够自行生产的轻工业产品,比如说香烟、肥皂、火柴等等,在上海的价格应该还算是比较便宜——以这个时代的上海一般标准而言,和内地农村比较……这能比么?

  至于进口货嘛……当然有人会拍着脑袋说进口车便宜啥的,问题是眼下又没有后世那种十几万吨的巨型集装箱船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