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官僚资本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漕粮海运?

  魏广德退一步提出的仅许漕粮海运,民船全部走漕运的提法,在张居正看来,似乎还真的有一些可操作性。

  最起码,在明确民船必须走漕运的情况下,地方势力自然因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不再反对漕改海一事。

  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繁华,当然是因为这条南北大动脉的缘故。

  可是大运河的承载量还是有限的,并不是说可以供无限船只通过。

  按照制度,运河上各船闸,都是优先通行运送漕粮的船只,之后才有那些载客民船和商船通行的份儿。

  另外因为枯水期和洪水期的缘故,很多时候船只都要被堵在河道里动弹不得。

  在这段时间里,大运河其实是处于事实上的断航状态。

  大运河每年要向京城输送多少粮食?

  四百万石。

  主要由六省上缴这四百万石粮食,通过大运河送入京城,其中南直隶每年交180万石、浙江承担63万石、江西则是57万石、河南和山东各38万石,湖广25万石。

  这时代的大型漕船可装粮近两千石,但因运河水浅,一般装粮500石左右,运送这四百万石粮食需要的船只就要上万条之多。

  当然,其中一些潜规则,如漕军为了增加收入,私下了改装漕船,通过加长船只等其他方法增加载货量,也就是漕军夹带南北商人货物的方式牟利,但并不会因此就增加北运的粮食。

  而大运河上总共有多少船只?

  按照魏广德从钞关看到收取关税船只的数量,估计大运河上民船在五千条上下。

  这一万五、六千条船只,就是京杭大运河承载量的极限,也是制约南北交通最主要的原因。

  别说还可以走陆路,那成本至少翻一倍,这对商人们来说,无疑和要他们性命一样艰难。

  朝廷,当然只关注大运河上运来的漕粮和钞关的关税,至于其他,似乎并不是不可以放弃。

  按照魏广德所说,若是漕粮改海运,自然就用不到那么多的漕船,甚至这些漕船都不能用于海运,哪怕是近海航行,似乎都不合适。

  十余万漕军,直接抽走其中好手参与到海运中,剩余的或补充周边卫所,或直接转船户,那些无用的漕船直接卖给商人,运河每年的疏浚和维护等费用,朝廷基本上就不用管,就可以直接向来往商船收取,两岸以运河而生的百姓依旧可以做着自己熟悉的活计。

  果然,魏广德接下来的话和张居正的想法一致。

  “朝廷只改漕粮的运输,出售漕船为新造海船筹集银钱,运河收取通行费用于运河疏浚.”

  魏广德吧啦吧啦一通说辞,果然是把朝廷以往每年投入在运河上的钱全部改由运河上通行的民船承担,两岸百姓依旧可以以运河为生。

  而最重要的是,若漕粮改海,运送到京城的粮食只怕会增加不少,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