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九十五节 中国有我不会亡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8看书网^》~一百九十五节中国有我不会亡

  张伯苓这个人赵书礼不陌生,不是因为其前身的奥运形象被北京奥运抄的热气腾腾,也不是因为其办的南开大学培养出了数位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大才,而是因为前一阵子他就来过塞北。

  张先生在塞北的时候,正是塞北军和日军戮战之时,当时各种声音在报纸上沸沸扬扬。能在报纸上发声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物,其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深深以为中国永远不会是日本的对手,跟日本作战只有失败一条路,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悲观言论,表示塞北跟日军发生冲突,只会造成塞北的覆灭甚至中国的灭亡。

  张先生来到塞北,开始义正言辞批驳这种声音,不停的在各地轮回演讲,邀请各界人士宣扬他的想法。

  赵书礼就听过他一次演讲,那次演讲的题目叫做《中国有我不会亡》。

  初一听这名字,赵书礼深不以为然,感情这老先生是一个愤青啊。可是当仔细听下去后,就被深深触动了。

  张先生讲的不是他自己,那个‘我’字讲的是千千万万的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讲的是责任与担当。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担负起自己应担负的责任,那么才能,中国有我,不亡;中国有我,必强。可以说当时他的话是给了那些妥协者一记响亮的耳光,是给那些在日本的强悍的外表下丧失了斗志的懦夫们一记心灵的攻击,他的演讲后来发表在报纸上,竟然还让不少人会晤,表示自己要承担起强国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是什么,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在这方面讲,张伯伦先生的功力是教主级的。

  因此一听梅贻琦说道张伯苓赵书礼深有同感。

  “你说的对啊,张伯苓先生确实堪当教育家这个称谓啊。”

  “哎,跟张先生一比,我真是很惭愧啊。张先生凭一己之力,建成了南开一个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一应俱全。”

  “哎,可惜了,这样的人却不生在塞北,生不逢时啊!”

  赵书礼也感叹道,话里充满了他军阀的本质和帝王的思想,有时候一个人的性格是会受到他地位的影响的。

  “司令可不用这么叹息,我上次跟张伯苓先生有一次畅谈,先生说希望有生之年能办一万所小学,一千所中学,三十所大学。现在常年为此奔波,要是司令有心可以帮帮他啊。”

  “帮,怎么帮?”

  “哈哈,捐钱就好啊。办什么事都要钱啊。”

  “这个倒是没问题,还劳烦梅校长跟张先生谈谈,就说我愿意资助他一千万元,让他在塞北办学。把他南开那一整套,移植到塞北来。同时这些学校的后续经费,整府可以资助。”

  “司令就是司令啊,什么都不忘想着自己,可就怕张先生不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