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一十八节 要农田不要森林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书礼离开库伦后,没有让脱骨儿陪同,而是带着自己的警卫们,先是坐火车,又是骑马到了蒙古北边跟苏联接壤地区的那些移民点。

  这里是是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经之地,河谷中早在清朝时期就有来自山东热河等地的开荒者,他们或者开垦荒地,或者租赁蒙古王爷的土地进行耕种,甚至是乔巴山等人的上台也没有影响到他们。因此选择开发条件优良的河谷地带中,有许多大地主,他们拥有多则上千少则数百亩土地。但是人手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巨大的问题,在前清的时候他们的祖辈还能从家乡带过来一些亲戚帮忙种地,但是赵书礼主掌这里后,制定了出了许多土地政策,这些森林密布的地带因为草场稀少原本就不是蒙古人的聚居地,于是被收归整府所有,并用来吸引内地居民迁居。

  那些渴望土地的农民们,因为土地的缘故来到这里,砍掉树木甚至焚烧森林,清出大片土地后,撒上种子过不了几年原本的树林就成了一片片的良田。同时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原本地主家的佃农们,纷纷去开发自己的土地,而不愿意帮人打工了。最后地主们不得不数次提高工资,可仍旧请不到人,土地小的还能用牛马等畜力,自己家来耕种,那些上千亩的地主可就不那么幸运了,脑子死板的就让土地撂荒了,灵活些的则选择种上不太需要人照看的牧草,干起了畜牧业,收入倒也可观。

  很显然这些人是大型农用机械的潜在用户,赵书礼还曾经愁过约翰迪尔出产的拖拉机他无法消化呢,因为他当初招徕他们来中国设厂的时候可是承诺过每年保证有三千台的销量的。本来这就是个幌子,是吸引他们签订投资协议,然后等他们在金融危机中无力投资的时候,赵书礼才接手他们的设备,同时以违约金相威胁,要他们转让技术和派遣技术人员。这招在绝大部分的美国企业身上都奏效了,但是约翰迪尔却咬牙履行了合约,在塞北建立了一座大型工厂,年产量正是三千台各型农用机械。

  赵书礼最终到达的地方是色楞格河与鄂尔浑河两河交汇前的一片平原,东北十里外就是买卖城,这一片平原上现在已经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聚集起了大批村落,每个村子十几户到百十户不等,每户拥有五十亩土地。这样的村落几乎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把买卖城包围了起来,这也是当地整府有意为之的,因为买卖城至今仍然在乔巴山等人的控制之下,苏联人还驻扎着千人的军队。

  看着壮丽广阔的河谷平原,星星点点的村落,想想以前这里不过是一片森林或者荒地,赵书礼心中升起了一股万里江山美如画的感慨。难怪当权者都喜欢权力,都拼命在揽权,有权就有钱是一个原因,可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