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节两江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晌,忽然问道,“老六,你怎么看海军之事和翁同龢的奏对?”

  奕赔笑答说,“臣弟这点小见识,难逃圣上眼,只不过,臣弟想,郭嵩焘提请海军之设,固然是为国谋不惜一身,但也不过是在发前人之微见而已。”

  “哦?这话怎么说?”

  “臣弟当年奉皇上谕旨,以王大臣管理总署衙mén,期间往来,多为西洋国人。臣弟和他们谈论公事闲暇之机,偶尔会听他们说起,西洋各国也有彼此争斗之事,而此种争斗,多以海战为主。臣弟就想,因为有所需求,自然就会有所增益。便说这舰船之力吧?臣弟当年méng皇上训教,英人生长于海岛之国,本土资产能源终究有限,而惯于出海,故而英人水路通达,也就造就了舰船发达的先机。而我天朝,地势辽阔,物产多有,本不必惜乎外来之物,自然的,这等兵舰诉求,也就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了。”

  “朕问你的是要不要海军建设,不是问你两国兵武之力的差别。”

  “是,臣弟正要奏陈。”奕说,“咸丰七年之时,西人以兵船冦我疆土,上靠皇上运筹谋划,下依将士用命,终有安山湖一战收。但臣弟以为,陆上jiāo锋,我天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若说仍自不能胜过来犯,亦太显我天朝将士无能——故而,并无可夸耀处……”

  这番话说得很是犯忌讳,奕偷偷看看皇帝的脸sè,倒没有不愉之sè,这才大着胆子继续奏陈,“而水战之时,虎mén、黄埔、广州城下一线,虽经多年整修兵戎、牢固岸防,仍自于临敌之际,败退得一塌糊涂可见岸防之道不可守,铁甲兵船不可无,御敌于国mén之外,方是我天朝永固边圉,长治久安之啊”

  皇帝深深点头,半晌没有说话,终于以手轻叩桌面,“……翁同龢,拟旨,行文两江总督曾国藩……”

  咸丰九年,曾国藩履新两江,开府江宁,临行前,皇帝又是赐诗,又是赐宴,人臣荣光,一时无两。到任之后,方始发觉,两江总督的位置固然为人钦羡,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首先说,桂良一案之后,两江官场人才凋零,只以江宁府为例,上元、江宁、句容、高等治下几县及太湖厅、松江府、川沙厅、常州府、武进、无锡、金匮、扬州府、泰州。海mén直隶厅等州县府厅长官,全数卷入桂良贪墨大案中,一股脑的全给朝廷摘去了头上的顶戴,等到曾国藩上任的时候,惯以官员之数,雄踞天下之冠著称的两江之地,居然尴尬到无官可以迎迓总督大人的地步也就更加不必提公事上的各种筹措无mén,庞杂繁复,无可料理了。

  上任第一年的头上,曾国藩被bī得连往来折差赍送奏折到北京的时日都耽搁不起,只好以电报文字,奏报中央,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