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节馆中趣事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赶忙拉了他一下:“这里不作兴这样的规矩的,快点坐下吧。”

  志颜不明所以的坐下,锦宁就端坐在座位上,用熟练的外语和教习解释了几句,那个西洋人这才笑着点点头,又说了几句旁的什么:“先生说,因为你是第一次到学堂来,很多事情不知道,要我们帮你解释一下。”

  “解释什么?”

  “放课之后再说。”锦宁草草答复了一句,取出笔,纸张,墨盒,开始听课了。

  一堂课上下来,志颜什么也没有听明白,只是看十几个同学手中拿着的笔很好玩,每写几笔,就要用笔在墨盒中蘸一下,然后再做书写。放课之后,问锦宁:“这是什么?”

  “这叫钢笔,是英国教习波那根先生向博公提请,奏报朝廷批准之后,特意发给同文馆中的学生们使用的。都是从英国运来的呢”锦宁很是骄傲的把笔拿在手中,“和我们用惯的毛笔完全不同,不但书写流利,而且不用旋踵吊腕的用力,来,我教你怎么用。”

  志颜把钢笔拿在手中摩挲了一会儿,只觉得这样的写字方式闻所未闻,写出字来歪歪扭扭,分外难看:“不用怕,过上几天,习惯了就好了。”

  “那,就不用毛笔了吗?”

  “怎么能不用?”锦宁在书包中又翻出毛笔、墨盒,把钢笔、墨水收好:“等一会儿上课的时候,就要用毛笔了。”

  这一次志颜大约的清楚了,上不同的课,用不同的文具。上洋人的课时,用钢笔;上汉人教习的课时,用毛笔——学一些圣人之学。

  同文馆的课程的设定,也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在一开始的准备中,是全然舍弃汉学,专攻西学的。不过清流反对之声大作,认为西洋之学只可作为旁门小技,又如何能够如我天朝数千年传承而下的圣人之学一般‘教化人心’?皇上当年早有上谕:人不读书,不识字,不受礼仪教化,便和茹毛饮血的禽兽无异。故而,同文馆中所设之课程,仍当以圣人之学为主,西学为辅。

  为了这件事,皇帝特意把文祥招到御前,对他说:“同文馆本是为使西学精进为成立宗旨,不过,京中内外臣工所上的,于授课章程的文字,倒也并非全然无礼,就也加上这一节吧。”

  文祥也深不以馆中不设汉学为然,认为这样下去,孩子们将来认为笔惭无用,难免会有骄慢之心,这一次听皇帝下旨,心中欢喜,下去之后,安排教习上课,这些也不必细说。他是不懂西学的,只能在汉学文章上大加稽查。

  汉学教学,志颜还能跟得上,每到洋教习上课,他就莫辩所以了,课上的半个时辰,他简直就是受罪。后来给他学乖了,知道洋教习上课的时间固定,便每日旷课,直到汉学开始,方始到堂读书——这样的上课方式,西学方面,自然是

  请收藏:https://m.haili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